运作好了,这就是一统全国教辅市场的机会!就算做不到一统全国,至少可以坐镇海港,坐拥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
周浩然的大饼已经画完了,说道:“齐总,中博书局永远会有你的位置。不过,当务之急是先解决掉三彩印刷厂的麻烦。”
齐德强点了点头,“理解。”
周浩然道:“有些事情,我这边不方便出面。”
齐德强也明白这个道理。
想要加入中博书局,跟周总去做一些大事,必然得交上一份投名状才行。
见血的事,中博书局不想沾染。
就必须得有人下手才行。
齐德强咬咬牙,坚定的说:“我以客盟文化的名义,在行业里联系一些书商,来抵制、讨伐和举报三彩印刷厂。”
周浩然道:“那就请齐总多费心。”
“我这就回去安排!”
齐德强起身告辞。
想做好生意,最重要的就是眼光。
他已经做出了选择。
送齐德强离开,李长兴有些患得患失。
真切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怪不得周大先生要找一个副厂长过来呢。
周浩然看出来了,不为所动,笑着说:“老李,我看厂房里的工人好像多了不少,你招人了?”
“没有,借来的。”
李长兴就简单的解释。
现在印刷厂这边,解决了订单不足的问题。
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订单太多了,导致产能不够。
限制产能的不是印刷速度,而是装订速度。
限制装订速度的有两个要素。
一个是装订设备,一个是装订工人。
所以他从同行那里借调来了50名装订工人,长兴印刷厂这边的产能,就算是饱和了。
周浩然问:“现在每月能出多少本书?”
“22万-25万,看书的种类。”李长兴既振奋,又担忧,“印刷厂的产能已经到顶了,可现在订单是越来越多。印刷产业里,国家有意推动更多的资源流向给民间。”
周浩然点了点头,“等拿下了三彩印刷厂,基本就可以做到一统黄浦滩的民间印刷产业了。”
李长兴道:“想要有更大的接单能力,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工厂。我听说了政策消息,到了明年,那些国营出版社也都会开放出来,允许他们自由的选择印刷厂来合作,而不必非要选国营印刷厂。民间订单量会更多。”
周浩然笑笑,“跟《萌芽》一样?”
“对,《萌芽》是去年换了社长,开始全面的市场化运作。”李长兴想说的就是这个,“《萌芽》放弃了他们一直合作的国营印刷厂的,导致那家印刷厂已经进入了清算流程。”
“嗯?”周浩然眉梢一挑,“现在?”
李长兴道:“对,《萌芽》是他们最大的客户,很长时间甚至是唯一的客户。可去年《萌芽》市场化之后,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杂志品质,就不跟他们合作了。”
周浩然看他意有所动,很吃惊的说:“你不是想收购国有企业吧?”
“啊?”李长兴微微一怔,“不行吗?”
“不行!”
周浩然绝对不会陷进这个泥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