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国本

而是你苏泽掀了这么大的争议,朝廷要息事宁人,最后总要拿人开刀。

就如同国初的南北榜案。

录取的都是南方人,这其中完全是主考官刘三吾的过错吗?恐怕也未必。

但是最后结果是刘三吾作为负责人背锅,最后被朱元璋贬去戍边,一直到建文帝继位后才赦免。

苏泽再次掀起南北之争,最终皇帝可能迫于朝野压力惩罚苏泽,弥合南北矛盾。

王锡爵和申时行在官场多年,这种事情自然也见的多了。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千古以来这一招都是屡试不爽的。

罗万化说道:

“可子霖兄要废除匠乐灶籍,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申时行叹息道:

“南北之争可不是这么容易平息的,如今《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针锋相对,加上在京的贤良文学不断聚会议论,陛下和阁老们恐怕也要坐不住了。”

申时行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要不你上疏请罪吧?”

罗万化很想告诉两人,苏泽已经写好了文章,要在明日的《乐府新报》上刊登,但是又看到苏泽的眼色,并不准备透漏给申王二人,罗万化将话憋了回去。

这么看来,苏兄应该是早有计划。

看来一切都要在明日灵济宫闭幕的会议上见分晓了。

——

六月五日。

隆庆皇帝梳洗完毕,换上龙袍迟迟不愿意离开寝宫。

皇帝心里很烦。

灵济宫大会开幕的时候,皇帝心情非常好,在百戏会开幕后,他还将演奏《黄河》的民间乐手召入宫中,让乐团在宫内演奏了半天才过瘾。

接下来科道和司礼监分别送上会议的记录,会议整体上还是和谐的,地方上的贤良文学讲述了地方的情况,而朝廷的重臣们也向这些地方的贤良文学解释了朝廷的大政方针。

如果这种气氛能持续到闭幕,那这次灵济宫大会就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足以计入大明历史的完美会议。

到那时就在苏泽上疏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也不知道哪个科道言官,将苏泽的奏疏泄露出去,刊登在了《新君子报》上。

这封奏疏立刻引起了朝野的巨大议论,然后就是《新乐府报》隔空开始打擂台。

聚集在京师的贤良文学,以及京师的读书人,又在两份报纸的舆论引导下,在京师各地进行了论战。

按照锦衣卫和东厂的报告,如今京师是“物议汹汹”,话题已经从废除贱籍,变成了南北之争上。

事情到了这一步,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场了。

皇帝一边让缉私御史王任重和沈藻继续缉捕《新君子报》和《新乐府报》这两个地下小报的报馆,一边又下令内阁尽快拿出平息议论的方案来。

可让皇帝没想到的,内阁首辅李春芳拿出来的方案,是请双方在灵济宫辩论,然后再让苏泽自辨,就由这个话题来结束这次灵济宫大会。

隆庆皇帝不想要参会了。

可身为皇帝,有些事情又必须要做。

到了这个时候,皇帝心中也对苏泽有了不满。

你要废除贱籍,就从匠籍和乐籍开始好了,朕肯定就准了啊!

匠籍名存实亡,乐籍也没有多少人,这也算是自己在位的仁政。

可偏偏要扯上灶籍,又要在灵济宫大会期间上疏!

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最后不好收场,皇帝也只能惩处苏泽了。

做完了心理建设,隆庆皇帝终于离开寝宫,在太监的陪伴下前往灵济宫。

内阁带领百官在皇宫前汇合,跟上皇帝的龙撵,浩浩荡荡向灵济宫而去。

何心隐换上一身儒衫,他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混入到了贤良文学的队伍中,在灵济宫内的精舍就坐。

六科和都察院一些保守的言官,则看着队伍中的苏泽,准备在会后上疏弹劾他。

而京师的报童们,拿着墨迹刚干的报纸,大声兜售《乐府新报》。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