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修个路,花了朝廷一年的税收,你敢

“放到书房,本宫马上就来。”

马宝点了点头,接下来便抱着奏折带着那两个小太监离开了。

其实朱慈烺心里清楚得很,这些奏疏压根就没有看的必要。

毕竟内阁处理政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经验丰富,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这些政务他们肯定能够处理好。

自己就算再看一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而内阁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只是走个过场,想让朱慈烺再过目一下,显示一下对太子的尊重罢了。

随即,朱慈烺简单地吃过早饭之后,便来到了书房。

书房里燃着几盆炭火,将整个书房烘托得暖洋洋的,让人感觉十分惬意。

此时的书案上早已满满摆满了奏折,像一座小山似的。

朱慈烺随意地在椅子上坐下,然后伸手拿起一封奏疏,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份奏疏处理得很好,条理清晰,措施得当,没什么问题。

接着,他又拿起一封,还是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一封接着一封,朱慈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拿到第九封的时候,朱慈烺的表情这才有了些许变化。

不过别误会,并不是因为这份奏疏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份奏疏是关于京城之内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并且是由工部和户部联合呈奏的。

朱慈烺对于这件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因为修建水泥路对于京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水泥路平坦宽阔,不仅方便百姓出行,还能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和民生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他立刻打起了精神,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根据工部和户部的统计,这次总修建的道路超过了一千二百里,也就是六百公里以上。

这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街道,从繁华的主干道到狭窄的小巷胡同,几乎涵盖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而最终的全部花费,居然达到了一千八百万两!

一千八百万两!

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朱慈烺顿时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情。

他的眼睛微微睁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虽然他也知道修路很花钱,毕竟要采购大量的材料,还要雇佣大量的工人,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这么花钱。

一千八百万两啊!

要知道之前国家一年的总税收也没这么多!

合着整个大明朝廷一年不吃不喝就修个路,而且只修了京城一地的路?这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难道有人贪污?

心中惊愕之下,朱慈烺继续仔细地查看了起来,想找到其中的猫腻。

但很快他就没话说了,因为这份折子列得很详细,详细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其中包括了需要的各种材料,比如黄土以及碎石,这些是用来填充道路,增加道路的坚固性的。

除此之外就是水泥了,另外还有人工费用以及其他各种消耗。

从招募工人到发放工钱,每一项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有征收房屋的补贴银两。

总而言之,各项数据都对得上,让人无可挑剔。

看完这些内容之后,朱慈烺就沉默了,因为这一千八百万两的银子确实是花的实实在在的,每一分钱都有它的去处。

但他还是有些意外,总觉得这花的也太多了。

算下来的话,修一公里的水泥路差不多居然要花费三万两银子。

这要是想要在整个大明境内修建水泥路的话,这得花费多少银子啊?

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疼。

想到这里,朱慈烺一脸痛苦地捏了捏眉心,只觉得脑袋一阵发胀。

然后,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马宝。

没等朱慈烺开口,马宝就察觉朱慈烺这是有事儿要吩咐,然后像个听话的小跟班似的屁颠屁颠地走了进来。

朱慈烺直接说道:

“去把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请过来。”

马宝听到这话,赶忙点头哈腰地说道:

“奴婢这就去。”

随后,便迅速离开了。

朱慈烺的视线再次落在了手中的这封奏疏上。

虽然修路的事情从这份奏疏来看没什么问题,各项数据都很清晰,处理得也很合理。

但朱慈烺总觉得接下来还是要跟他们商量一下之后的事情。毕竟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接下来要修建三条路。

分别是京城到宣府的、京城到天津的以及京城到辽东的。

把这三条路加起来,总路程超过了一千公里,换算下来的话就是两千多里。

这要是按照这个方式修起来的话,那么估计最起码也要花费三千万两以上。

哪怕经过税收改革之后朝廷每年可以收入七千万两银子左右,但朱慈烺还是觉得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三千万两,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几乎占到了朝廷年收入的一半。

要是都拿去修路了,那朝廷的其他开支怎么办?

军队的粮饷、官员的俸禄、百姓的救济,这些可都是需要银子的地方啊。

朱慈烺越想越觉得头疼,只觉得这修路的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没过多久,户部尚书倪元璐和工部尚书周士朴便脚步匆匆地赶了进来。

两人刚一进屋,瞧见朱慈烺正端坐在那儿,刚要依照规矩参拜,朱慈烺就赶忙摆了摆手,然后语气随和地说道:

“两位大人不用多礼,都坐下说话。”

接着,马宝手脚麻利,很快就将凳子搬了过来,稳稳地放在了倪元璐和周士朴身后。

等到二人缓缓坐下之后,朱慈烺手这才晃了晃那份关于修路花费的折子,然后开口说道:

“怎么这次修路花了这么多钱?”

倪元璐本就是个聪明人,他早就猜到了朱慈烺此次召见他们,定然是因为这修路花费的事情,因此再来的路上他早就做好了应对的说辞。

此时听到朱慈烺发问,他赶忙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