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宗室人口太多了怎么办?很简单,把

崇祯摇了摇头,苦着一张脸说道:

“若没有这封血书,朕定当严惩不贷,杀几个带头的,再把其余人都关起来也就是了。”

“可如今有了这血书,朕实在是难以抉择啊。”

说罢,又长叹一声。

“朕这皇帝,当得真是艰难。”

朱慈烺没有说话,而是一脸的若有所思,片刻后再次开口问道:

“父王,你登基之后,可曾给宗室子弟发放过俸禄?”

崇祯听到这话,一张老脸顿时就红了。

本来按照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朝廷每年都要给宗室子弟发放俸禄,这也正是民间“全民养猪”说法的由来。

以往各朝皇帝皆遵循此例,按时给宗室子弟发放俸禄。

只是后来宗室人口暴增、再加上国家财政吃紧,从万历年间起,发放的俸禄便削减至三成左右。

到了又过了十几年,更是只剩下两成。

等到崇祯即位后,起初还偶尔发放一两成,可到了如今,已经有四五年未曾给宗室发放过任何俸禄了。

毕竟,当下朝廷财政捉襟见肘,就连军饷都难以筹措,百官俸禄也时常拖欠,哪里还有余钱顾及宗室?

想到此处,崇祯有些尴尬地说道:

“大明之前的财政状况你也清楚,朕那个时候连军饷都拿不出来,哪还有钱给宗室发俸禄?”

“大约从四五年前起,朕就没有给他们发过俸禄了!”

果然如此!

朱慈烺闻言,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这一切皆在他的预料之中。

毕竟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崇祯穷的都要尿血了,哪里还顾得上这帮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

然而就在这时,崇祯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猛地睁大了眼睛,然后急切地说道:

“等等.你该不会是想给这些宗室发放俸禄吧?”

“朕劝你千万不要这么做!这帮宗室不值得国家拿钱养着他们!”

“有这些钱,用来招募军队,对抗建奴和李自成不是更好吗?”

朱慈烺看着崇祯那紧张的模样,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忙解释道:

“父皇放心,儿臣并无此意。”

“即便儿臣有再多钱财,也不会浪费在那些无所事事的宗室子弟身上。”

崇祯这才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许多。

紧接着,朱慈烺转头看向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王公公,劳烦你去查一下,目前宗室人口究竟有多少,要详细准确的数目。”

王承恩连忙躬身应道:

“太子殿下稍候,奴婢这就去办。”

说完这话,王承恩便匆匆退下了。

崇祯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疑惑,既然不是要给宗室发放俸禄,那查他们的人数又有何用?

不过,见朱慈烺似乎没兴趣回答这个问题,崇祯也就懒得问了。

没过多久,王承恩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书匆匆返回。

大明设有专门管理宗室事务的机构,名为宗人府,宗人府每年都会进行宗室子弟的人口普查,数据未必百分百准确,但大致相差无几。

而那些未被记录在册的人,朝廷并不承认其宗室身份,自然也不能算作宗室子弟。

只见王承恩从最上面取出一本册子,恭恭敬敬地递给朱慈烺说道:

“回太子殿下,奴婢方才查过了,目前大明宗室在册人数约有十三万。”

十三万吗?

朱慈烺听到这个数字,心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因为根据后世资料记载,明末时期宗室人口理论上应达到二十万之多。

不过,那些数据或许包含了所有宗室,而真正在册的人数远没有那么多。

至于不在册的宗室,数量或许更为庞大,只是朝廷不会承认他们的身份罢了。

紧接着朱慈烺翻开手中的册子,只见这上面详细记录着大明藩王、郡王以及其他爵位宗室的数量。

翻到最后一页,只见上面清楚的记载着大明现有奉国中尉的人数,居然足足有八万五千人!

奉国中尉乃是大明宗室中最低的爵位,且此爵位不再降等,奉国中尉的子嗣同样会被封为奉国中尉。

只是由于朝廷长期未发放俸禄,这些奉国中尉的生活想必十分窘迫,多数人恐怕已与普通百姓无异。

加之朝廷规定他们不能从事生产及其他工作,致使有些人的生活条件甚至还不如寻常百姓。

朱慈烺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手中那本册子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与思索。

自己既然不打算像以前那般毫无节制地养着这些宗室,那就必须为他们寻出一条合适的出路。

突然,朱慈烺像是被一道灵光击中,整个人猛地一震,眼神瞬间变得明亮,脑海中更是豁然开朗!

他还真的想到了一个可以解决宗室人口的办法!

与此同时,崇祯一直在留意着朱慈烺的一举一动。

从朱慈烺刚才在反应中,他敏锐地察觉到朱慈烺似是有了主意,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期待,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

“怎么?你是不是想到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了?”

自从知晓朱慈烺真武大帝转世的身份后,在崇祯心中,朱慈烺已然成了无所不能的存在!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因此,崇祯深信这次的宗室事件,朱慈烺也必定能妥善解决。

果不其然,下一秒,只见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然后看向崇祯说道:

“父皇,儿臣好像还真的想出了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快说快说。”

崇祯听到这话,随即赶忙焦急地催促道。

朱慈烺则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这些大明宗室,大明已经养了他们两百多年了,也是时候该让他们报效国家了。”

报效国家?

这话一出口,崇祯的脸上瞬间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神情,甚至带着些许无奈与嘲讽。

因为在他的认知里,这帮宗室子弟长期养尊处优,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早已变得如同废物一般。

指望他们报效国家,简直如同痴人说梦。

况且,大明历代以来对宗室的防范极为严格,又怎会轻易赋予他们权力,让他们有机会报效国家呢?

看着崇祯一脸无奈的模样,朱慈烺并未在意,而是继续不慌不忙地说道:

“儿臣打算从这些宗室中挑选出一些年轻力壮的组建成一支军队,然后让他们去对付李自成。”

“等打完了李自成之后,再让他们去对付建奴。”

“如此一来,既能消耗宗室人口,又能改变大明宗室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崇祯听到这话,脸上的神情愈发无奈,整个人都有些无语了。

他原本满心期待朱慈烺能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却没想到朱慈烺竟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想法。

于是,崇祯只能带着几分失望说道:

“你以为你说的这个办法朕之前没有想过吗?实话告诉你吧,早在朕即位之初,就已经想到了这个办法。”

“而且当时朕比你想的还要细致,朕打算将大明宗室的爵位继承制度改成汉代的降爵继承,也就是所谓的推恩令。”

“之后的宗室要是想要不降爵继承或者晋升,那就必须参军立功。”

“否则他们的后代就只能降爵继承,直到最后成为一个平民,与皇家再没有任何关系。”

“可你知道为什么朕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吗?”

朱慈烺听到这话多少有些惊讶,因为这种事情他还真是第一次听闻。

不过,他很快整理思绪,回答了崇祯的话:

“因为父皇害怕宗室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反叛,毕竟世袭罔替的藩王做的好好的,突然要来什么推恩令,他们岂会愿意?”

“还有就是给宗室兵权的话,害怕他们将来势力壮大,也会反叛。”

崇祯听到这话,不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认同,然后说道:

“你猜的没错,朕当时就是考虑到了这两点,所以才没有执行下去。”

“如今这大明的军权虽然回归到了我们手里,但我们也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想要让宗室子弟组成军队,他们就势必会掌握军权,这对于我们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长久下去可能会再次诞生一个‘燕王’,到时候难道要让他们再来一次奉天靖难吗?”

“大明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听完了崇祯的话之后,朱慈烺心中多少还是有点感触的。

看来当年崇祯也是尝试过用他自己的办法解决大明面临的各种问题,只是最终没有成功罢了!

不过很明显,崇祯到底还是低估了他的谋划。

下一秒,只见朱慈烺突然笑着说道:

“其实父皇你刚才说的,儿臣也都考虑到了,而且儿臣保证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

“因为等打完李自成和建奴之后,这些宗室就会彻底从大明消失,并且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听到这话,崇祯瞬间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之色,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紧接着,他语气很是惊恐说道:

“等等.你.你这是要做什么?”

“你可要想清楚了,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而是几万人啊,还是我们的宗亲!”

“即便你是真武大帝转世,可说到底,你的身体流的也是朱家的血,你要是敢杀这几万朱家人,天下百姓的唾沫都能把你淹死!”

“这件事情朕说什么也不会同意!”

?????????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满脸的问号。

不是

崇祯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东西?

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要杀掉这些宗室了?

身为太子,一口气杀掉几万宗室,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事情吗?

崇祯到底再想什么?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