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就这个消息,争取数日内传得满城皆知。”
三名黑衣人抱拳领命,默默退下。
赵颢皱眉,然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祸水东引,搅浑朝堂这潭水?”
赵孝骞笑道:“只要咱们父子不出头,朝堂越乱,对咱们越有好处,流言满天飞后,孩儿还有下一步呢。”
赵颢欣慰地点点头:“知道你也是个坏种,老夫就放心了。“
赵孝骞:“…………”
…………
你死我活的地步了,做什么都不过分。
赵孝骞的骨子里正邪参半,该正义的时候正义,该邪恶的时候一定邪恶,不像那些所谓的道德君子,死到临头了也要坚守所谓的“正义”。
好吧,不理解,但尊重,反正赵孝骞做不到。他只是凡夫俗子,从不刻意地压抑内心的“善”与“恶”。
那本来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皆如是。
交代了任务后,黑衣人散得很快,漆黑的夜色中,他们彻底地融入了黑暗,分散在汴京城的各个角落。
现在赵孝骞终于明白,为何做见不得人的事一定要穿黑衣了,真的很有必要。
大半夜的你穿个骚包的白色衣服试试,狗见了都要追出三里地。
父子俩回到王府,各自疲惫地睡下。
第二天,赵孝骞依旧起的很迟,快到中午才意犹未尽地起床,打着呵欠出了前庭。
今日又是被丫鬟叫醒的一天,回到汴京后,他似乎从未睡到自然醒。
王府来客人了,这次的客人他不得不见。
苏轼,还有一个小姑娘。
小姑娘姓李,名清照。
在赵孝骞心里,这两人既是朋友,也是偶像,不见不行。
走到前庭,苏轼和李清照站在院子里,似乎在吵架,二人争得面红耳赤。
赵孝骞悄悄走近,听了一会儿,听出了名堂。
二人争执的是前庭地上散落的银杏叶,苏轼说银杏叶可以做菜,并且它还是一味中药,可以泡水喝。
李清照说你这吃货简直没救了,见到啥都觉得能吃,如果树叶都能吃的话,从古至今哪来的饥荒饿殍。
赵孝骞脸颊抽搐了一下,文人啊,都是吃饱了撑的,太闲了,最好把他们下放到农村当几年知青,约莫就不会那么闲了。
悄悄凑到二人身后,二人仍在争执,浑然不觉。
“子瞻先生的眼里,人间处处皆是宝,万物皆可食,不如劳驾子瞻先生去我家茅房里看看?说不定有新的发现呢……”赵孝骞满怀恶意地笑道。
二人一愣,同时扭头,看到赵孝骞后,苏轼顿时一脸怒意,李清照却毫无淑女仪态地哈哈大笑起来,笑也不掩嘴,露出满嘴白牙,非常地不做作。
“竖子无礼!久别半载,刚见面便编排老夫!”苏轼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