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骞勉强一笑:“是的,臣也偶尔咳几声,过了这劲儿就没事了。”
气氛陡然降了下来,刚才融洽愉悦的氛围突然变得有些僵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伤感味道。
无话可说,君臣继续沉默地吃包子,一笼又一笼。
似乎刻意证明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似的,赵煦今日的食量不小,灌汤包被他炫了三笼,郑春和在他身后有些担心,几番欲言又止。
赵孝骞也不劝他,陪着赵煦默默地吃,很自觉地保持比他少吃几个的速度。
良久,赵煦看着剩下的笼屉叹了口气,他实在吃不下了。
想想刚才猛吃狂炫的样子,不由觉得有点幼稚,到底是自欺欺人了。
“子安离开燕云后,军中诸事由许将代领,你认为我大宋何时可发起北伐?”赵煦低声问道。
赵孝骞很清楚,这话其实只是征询他的建议,而不是商议决定。
回到汴京后,赵孝骞的身份充其量只是朝廷的军事顾问。
认真想了想,赵孝骞道:“北伐随时可以发起,但要看国库和各地官仓囤积的粮草情况,只要粮草充足,将士们随时可战。”
赵煦默然片刻,摇头苦笑道:“国库已入不敷出了……收复燕云后,当地十六州皆是一片混乱,朝廷派去接收的官员个个上疏向朝廷求援,请求国库拨出粮草赈济当地百姓农户。”
“数月以来,朕连江南各地的官仓都抽调一空了,只为保证燕云的官府政局和民心稳固,就连今年还没入库的秋赋,也被朕提前透支出去了。”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如此,臣建议未来一两年里还是休养生息,囤积粮草钱财和军械,积蓄力量,两年后北伐可矣。”
赵煦露出失望之色,喃喃道:“两年……朕怕是等不到了。”
“官家,兵者,国之大事,不可过急,急则生变。北伐是以国本国运为赌注,如若因为粮草后勤问题而功亏一篑,如今咱们得到的战果将来都要全数吐出去,大宋社稷也将一蹶不振。”赵孝骞劝道。
他知道如今的赵煦有点着急,说到底还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这桩壮举,把辽国灭了,图个身后美名。
不过如今大宋的国库都空了,赵孝骞是绝不赞成北伐的。
十万大军轰轰烈烈打辽国,打到半途发现后勤粮草断了,那可是会出大事的,弄不好便是一场兵变,杀红了眼又饿着肚子的骁勇将士们,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会干出什么事来。
那时就算赵孝骞亲自上场领兵,也没把握掌控这支饿红了眼的军队。
所谓的“以战养战”更是扯淡,别啥事儿都学霍去病,人家以战养战是因为他手下的人马少,少则八百骑,多则一万骑,杀入匈奴草原抢几个部落,勉强可以喂饱将士。
可如今大宋北伐将士是整整十万,上哪儿找那么多粮食以战养战去?除非把契丹人当两脚羊吃了。
幸好赵煦也算是有理智,尽管这几年惯出了一点好大喜功的毛病,但却不严重。
他很清楚北伐辽国关乎国运兴衰,没准备好粮草的前提下,冒然发起北伐,弄不好他就成为史书里的千古罪人了。
于是赵煦眼中闪过失望后,立马开朗地笑了起来:“罢了,交给后人吧,朕亲政这几年,能把事情做到这个地步,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