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看向褚民谊,“民谊,你在上海这些年,有没有听说过顾砚声,了不了解?”
褚民谊回想了下思索道:“我对他的了解倒是不多,不过这个人的名字我听过,我不是在法租界的中法技术学校当医学部主任么?他帮法国领事馆打过官司,当时挺轰动的,学校里面的法国老师有谈论过,报纸也报道过。”
“赢了么?”汪饶有兴致。
“赢了,输的人谁记得。”褚民谊笑着把事情经过说了说。
汪点了点头,看向陈璧君,“要不用一下这个人,能力听起来没什么问题,各方面都有长处。”
陈璧君苦恼道:“你们怎么就不懂我的意思呢,用有能力的人固然没问题,但没必要非得是部长之位相许,你给了他,你让李圣五如何自处?
你搞能者上不能者下那一套,你在重庆可以,你得有稳定的政权吧?
我们这里怎么搞?戏台都还没搭起来呢,你就拆台。
他跟了我们七年尚且如此,那别的能力差的人是不是就会心思动荡?
人心涣散啊。”
“这个问题也确实不容忽视。”汪想了想说道:“要不别的部长位置给李圣五,他还擅长什么?外交?他之前是外交部顾问吧?”
“外交怎么给他?他以前在里面当司长,就是管总务的,你把外交给了他,以后工作上不得闹笑话?
而且你给了他,高仲武怎么办?
高仲武以前就是外交的亚洲司司长,这是实力派,他现在又和梅思平全程负责谈判,一旦谈成,这么大个功劳,难道我们就给他个次长,让李圣五这个总务压他一头?”
“总务当部长其实也挺好,不过这么大功劳只给次长好像是有点说不过去.”
哎呦,汪汪头疼,皱眉道:“那还不好安排了,那他还能干点什么?”
“他还当过中央日报的主笔。”陈璧君提醒道。
“对对对。”汪一拍沙发扶手,“想起来了,攘外必先安内,他帮老蒋宣传这个政策,撰写文章,还得过老蒋的赏识
那他文笔不错,宣传也是把好手,唉,佛海,中华日报不是社长和主编的位置都还空着么?”
他记得下午去中华日报视察的时候,顾砚声说起过这件事。
周部长轻笑道,“他愿意当个主编?”
“那当然不行。”陈璧君说道:“要么就先让他当社长,把宣传管起来,宣传现在是重中之重,有他在也放心,到时候,升他到宣传部好了。”
“次长?”
“部长啊。”
呵,周部长心中嗤笑,他说呢,陈璧君一直咬着不放,为李圣五筹划来筹划去,感情是看上了他的宣传部,想把手伸进来。
“他当部长,那我问你,跟过来的陶希圣怎么办?
李圣五顶多只是当过主笔,离社长还有一大段距离,对报社的业务连精通都算不上,只能说是熟悉。
可陶希圣在重庆就是宣传部的次长,对所有宣传工作了如指掌,不管重庆以后出什么策略,他都能想到应对的方法,甚至都能根据这个策略反推出对面出这个策略的人是何许人物!
宣传是重要,所以这个位置才一定要给他。”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个重要那个也重要,但凡你周部长用的人,就没一个不重要的,那你说,是不是李圣五不重要?你让李圣五去哪?”
陈璧君不高兴了,声音又大了起来。
周部长不喜道:“什么叫我用的人就没一个不重要的,你以为我是在拉帮结派嘛?
这是在成立新政权!
这是在为了和平建国的伟大事业!
这是为了拯救四万万同胞的艰难革命!
每个位置的人我当然都精挑细选,优中选优,要用的人当然个个都重要!无可替代!
要不然岂不是辜负我们自己的理想?
还拉帮结派,你看看我选的人,李世群丁墨邨顾砚声,把他们提拔到部长的位置上来,那都是考量过的,既是考虑他们的能力,也是他们在日本人那边的人脉背景。
这些人我一开始不认识吧?就那个丁墨邨以前见过两面,那我见过的人多了,谁会记得他这种小人物。
你再看看罗君强,真正一直跟着我的人,知根知底,安全可靠,那我安排他当部长了么?我有为他说过一句话么?
人行就是行,人不行就是不行,这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上,还都要吃最好的菜,一桌菜上的肉菜才几口?怎么可能人人有份?”
褚民谊听着面色一木,你们两个说就说了,怎么说到他身上来了,这个姓周的是不是在骂他?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