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珣倒是反应过来,“都督是想消耗南燕国力!”
“不错!”
大战打不起来,也不能就这么退兵,慕容德八九万人马聚集在历城,至少一万骑兵,粮草消耗远在己方之上。
眼下快到春耕之际,国中农作必受影响。
对南燕这种小国,耽误春耕是致命的。
彭城有刘穆之运筹帷幄,刘道规不用担心后方。
两个势力争锋,不仅比战力,还要比国力,刘道规不相信慕容德的治理能力能超过自己和刘穆之。
慕容德登基称帝以来,并未有过什么政绩。
他跟慕容垂如出一辙,打仗是一把好手,其他方面平平无奇。
拓跋珪都在“计口授田”,刘道规先是“占田”,尔后设置府兵制,耕战一体,养兵于田。
慕容德吸收了大批后燕遗部,也将后燕的各种弊病带到南燕,还是那套宗室掌兵,分镇一方的局面。
刘道规个人觉得,前燕后燕快速覆灭,与这些举措脱不了干系。
宗室与豪酋之贪婪,绝不在江左士族高门之下。
亏得青州土地肥沃,辟闾浑留下了些家底,不然慕容德日子更难过。
与之对比,拓跋珪高明太多了,在普天之下都不把底层当人的形势下,他弄出计口授田之策,直接将土地分给平民。
虽然此策可能是他麾下谋臣鼓捣出来,但他敢推行下去,其魄力也算旷古绝今。
一个君主最重要的品质并非谋略,而是决断。
自古擅谋者众,擅断者少。
能从千头万绪中,挑出一条明路,便是一代明主……
刘道规恨恨道:“慕容德想打就打,不想打就退,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这一次我要让他不死也脱层皮!”
“南燕国内诸族林立,必然矛盾重重,都督此策,可谓良谋!”高珣心悦诚服。
“传令,泗水周围诸折冲府组织武拓军,杀入徐东三郡,一定要让他们的田地里寸草不生!”刘道规故技重施。
虽说南面有慕容镇的一万步骑,但徐州以东三郡水网密布,骑兵处处受限,反而没有水军用处大。
慕容镇这一万人马,精锐能有四千不错了。
蚁多咬死象。
彭城之内,还有刘、檀、赵、徐、到等武宗,兰陵有曹、萧二族,他们这些年跟着刘道规吃肉喝汤,实力也在增长当中。
有枋头大胜在前,不怕他们不来锦上添花。
刘遵眼珠子一转,拱手道:“给我五千北府老卒,不破慕容镇,提头来见!”
“你人长得这么寒酸,想的却这么美,整个建威军府才多少北府老卒?你一开口就是五千,让我喝西北风去?”
刘道规被他气笑了。
刘牢之五千北府军击败五万氐秦大军,谢玄七千北府精锐打赢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