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乐属

北府江山 苍穹之鱼 1482 字 1个月前

刘牢之一介寒门,登上北府都督的高位,早就惹不少人眼红。

不过司马元显却犹豫不决,张法顺的策略固然好,但问题在于朝廷更虚弱。

此前司马恢之和司马尚之都大败于桓玄、杨佺期之手,朝廷水军全军覆没,司马尚之手上的精锐也葬送了。

“刘牢之反复无常,不足为信,倘若战端一起,刘牢之再度倒戈,建康有倾覆之厄,眼下当恢复禁军,增强建康兵力,待兵强马壮,立于不败之地,尔后再图其他!”

一个人若是能背叛第一次,就能背叛第二次。

司马元显很明白这个道理。

刘牢之虽然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诸军事及晋陵军务,但最重要的扬州刺史没拿到,也就没有根基。

而在新亭对垒期间,司马元显几次下令进兵,溯江而上,攻打武昌,断西府军退路,刘牢之都置若罔闻。

这一战对司马元显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手中掌握的兵权太少。

没有兵权,皇权就不稳。

司马元显年纪虽轻,却洞悉了晋室危机的根源。

年轻人,难免会有雄心壮志。

北府军是南下流民军的后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承,外人从插不进手,天生就跟司马家不是一路的。

“世子所言甚是!”张法顺深以为然。

他的计策固然精妙,但充满了各种风险。

最大的风险便是刘牢之。

如今整个朝廷的安危都系于北府军身上,万一刘牢之倒戈,司马家也就走到头了……

“所以眼下当务之急乃是扩军,增强建康实力。”

“然则,军从何来?”张法顺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

军不是想扩就能扩的,需要青壮,还需要钱粮投入。

如今江左最好的兵源当然是南下的流民,但流民威胁太大,司马家从来就没信任过他们,至于北府军,司马家也一直暗中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