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陈师,这个办法好。”
“如此一来郑云山便无机会接近父王与王兄,看他还如何搬弄是非。”
月容郡主的认知当中,郑云山与瑞王接近也仅限于此,而非像陈元那般有深入的分析,两人来的时候,陈元并未将更深层的分析说与她听。
唯有陈元与顾清音,各自身处其位,才通过月容郡主提供的这一消息,分析出此事背后玄机。
月容郡主乃局外人。
有些事情不必让她知道更多,月容郡主只知郑云山并非善类,却绝不会猜到郑云山此时已生不臣之心。
顾清音此时有些自责。
真说起根本原因,还是当初她操之过急的一道命令,将郑云山逼上这条路,虽说其人骨子里本有此意,但是让其这么快便付诸行动,实是顾清音未料到之事。
有些心里话,女帝当着月容郡主的面,不好明说。
女帝正了正身形。
“既然郡主亦觉得此事可行,就如小弟所言,明日朝堂上朕自会降下旨意。”
这时陈元再次提出建议。
“阿姐,只打发郑云山暂时去民间,远远不够,阿姐此时应该与小王爷寻一些差事做,好让他将继承王位之时,不至被诟病因其出身好,实则一无是处。”
陈元因地制宜。
他提出这一建议,只因顾云河现在乃是柳依依诗社的名义成员,总要能服众才行。
不求他在诗文方面有什么建树,但是财大气粗的他,帮着到各地组织宣传,为女帝接下来要进行改革,以小王爷的身份摇旗呐喊,也属天经地义。
女帝这番改革举措,不只惠及百姓,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最大的受益者其实还是朝廷。
陈元自知,他身处怎样一个时代,不敢把步子迈得太大。
就好比发明游标卡尺那位,就是步子迈大扯到蛋了,一些更现代的理念和思想,想要推广非一朝一夕,陈元有这前车之鉴,自然要避免步其后尘,因为触动太多人利益,而让原本的计划功败垂成。
有些事情得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陈元不但担出建议,而且还有具体方案,顾清音想了想当即同意。
“小弟说得确实如此,云河虽比我小不了多少,却终是我的子侄辈,其在京都做得一些事又实在太过孟浪,若此事能成,自然可以一改其前面名声,此提议甚好。”
陈元此时碍于月容郡主在,有些话不便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