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南果然“不负厚望”,走马上任不到半年,不但新开了不少机构客户账户,机构性存款竟然也猛增了三四个亿!

分行的同事肚子里一算账,知道林有南这一年的“营销费用”起码有近百万元!

说是营销费用,儿子找老子要资源还需要“营销”吗?

这些费用通过变通走账,都成了林有南的正常收入了。

这就是多年后被定性为“利益输送”的行为!

当时的银行薪酬也算是高的,可就是支行行长,一年也就二三十万多的收入,大家除了羡慕嫉妒恨,剩下的只能是叹服人家投胎技术高超了。

由副科长而科长而支行行长助理而支行副行长。如果不是他父亲退休,可能早就是行长了。

闻哲当时还在长宁分行工作,这些事情他当然清楚,

当时的自己只有张大嘴巴,看着林有南一骑绝尘的雄姿。

有什么办法?任何时代,背景靠山的作用几乎是刚性的。

他叹口气说:“裘兄,有什么办法?银行生存所需要的主要资源,大多掌握在政府手上、在老兄你手上,所以一切的不合理又是那么合理了。

所谓的商业银行,如果没有真正商业化模式运营,只能走官商结合的老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