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健边走边向朱子顺介绍:这两年南京变化特别大,长江二桥马上就建成了,还要开挖长江隧道,直接连通江北浦口;更让南京人骄傲的是“苏宁”“苏果”两家本土企业声名鹊起。
“北京电器巨无霸‘国美’,现在都未必有我们‘苏宁’做的大。”姚健说“‘苏果’更不得了,他们的目标是南京市区所有街道五百米之内,必见‘苏果’超市,而且已经开到苏北,安徽,江西了。连外资大卖场一提‘苏果’都脑仁疼。”
“覃老板跟我谈过这个系统。”朱子顺说“我做了一些了解,据说‘苏果’对供应商的苛刻劲儿,比有些外资系统还厉害。所以,我们想等等。”
“朱总,这要两头说。”姚健回应道“外资进场条件是霸蛮,没有理可讲;‘苏果’毕竟是中国人自己的买卖,所有的条件都像松紧带似的,看您能找到谁谈,台面下的工作做得怎么样?那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朱子顺只是点了点头,他很清楚今年“桂南”主要是恢复元气,稳住阵脚。不管是明的,暗的,想要谈“苏果”这个超市系统,按目前“桂南”资金的紧张情形,只能暂缓,待定。
走到一家小卖部,姚健跑进去买瓶装水水。朱子顺突然想起了在“佐拉”南京办事处的过往。郝爱国父子俩当时就开着这样一个街边小店。
几年光景过去了,物是人非。从做服装到快消品,从面对像“银鹰”“新百”这类的商厦,到眼下接触的卖场,超市。
看似有许许多多的不一样,但商场中的相互倾轧,弱肉强食;外资的大举进入,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国际商业规则,信条,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倒是在这片土壤中催生,变异出更恶劣,不齿的下作手段。
可怕,可恶的是商家似乎已经麻木,习惯逆来顺受,本应站出来管理的职能部门,却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负担越来越重的是实体企业,最终倒霉,买单的是那些不知情的老百姓。
也许,这也是市场经济进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