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黢黢的夜色里,朱子顺只能看到丛辉的面容轮廓;这个从美企“宝洁”出来的经理人,当年可是张口“职业道德”闭口“职业操守”,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潜移默化成了“职场油子”了。
不得不感叹,环境才是一只无形的手,任你有几多棱角,在不知不觉中都会使你“圆润”起来。
两个人离开银滩,已是午夜时分了。回到酒店房间,朱子顺依然没有任何睡意。
在与覃老板交谈中,他尽管提到了调整,充实上海分公司的建议,但朱子顺还是认为这远远不够。
不管是大王还是另派其他的人,加强到上海公司,充其量是打开了分公司的一扇窗。而“南沪公司”与“桂南”越来越不对称的合作,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触及到。
其实,这才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市场,亟需扭转局面的关键。
丛辉提到“北海项目”资金捉襟见肘,这也意味着今年销司的营销费用会越发吃紧;前有“多丽黑豆奶”,后有“南沪公司澳洲燕麦片”双重挤压,要达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将会难上加难。
朱子顺最为忧心的还是他和雷声的关系。覃老板已经明确,上海公司将由他来直接介入管理,表面上看是一次分工调整,但至少是对雷声前期工作的一种否定。
雷声将会如何面对,陆经理又会怎么看待分公司责权利的重新分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无疑都不会风平浪静。
及时发现市场症结,提出对症“药方”对一名管理人员而言,只是最基本的动作,见真章的则是你“刮骨疗伤”的手段和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主动向覃老板汇报“南沪公司”情况,对朱子顺而言,无疑是把自己架在了“火上”自找了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