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老师从体制内的同学介绍起,然后开始把朱子顺这些在各企业任职的“老总”“经理”“主任”,按他心目中约定俗成的级别,又一一提及了一遍。
果然分毫不差。
这位乐教授不知是精力过剩,还是热衷搜集毕业生的动向,不得不叹服他掌握的信息极其准确,绝不亚于“人口普查”的精准。
但在座的同学,并不是每个人都被他提及到了。像辞职市府办公厅,现在乡下自办养鸡场的德子,曾经给朱子顺当过伴郎,现在在一家行将倒闭国企,无所事事的陈光这些同学,乐老师便忽略过了。
“乐教授,您的这些学生里,其实我觉得最应该让你骄傲的是德子。”朱子顺看了一眼乐老师说“我说说我的道理,你听听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乐老师没想到朱子顺,会把话题引到被他“遗忘的角落处”,尬笑了一声,没有正面回答,说“都是老师的好学生,都是。”
“我记得在校时,乐老师没少教育我们:要学以致用。”朱子顺说“我们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您谆谆教导我们,毕业以后一定要投身到改革大潮洪流中去,要向老一辈学习,祖国哪儿需要就去哪儿。”
“朱子顺的记性真好,有些话老师都记不住喽。”乐老师扶了扶眼镜,摇着脑袋说道。
“我们这个班的同学我粗算一下,三分之一去了大大小小的政府机关,穆大伟算是这群人的优秀代表。已经有官职,品衔了。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朱子顺看了一眼双手抱在胸前的穆大伟,笑了笑接着说“另外三分之一强,在各类型的企业里做事,有的起起伏伏,有的朝不保夕;不管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命运的安排,这两类同学境况,前途可就大不一样了。”
“当年你们毕业时,学校不大重视这一块儿。”乐老师点了点头,说“现在对毕业生就业方向,老师都会给予辅导。同学们毕竟没有社会经验,年轻气盛,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