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亲靠友呗,老百姓不都是这样。我二姨腾出一间房,让老俩过去凑合住。”曲雅说“关键是新房还得补交一笔差额款,这笔钱基本上把我爸前些年,开烤串小馆的积蓄都折腾进去了。”
“需要咱们帮忙就说一声。”朱子顺知道岳父,烤串挣得那份辛苦钱,十分不易,是留着养老用的。
“他也要二次创业呢。”曲雅说“站前广场以前的人防工程,被一个台湾老板租下了,正在扩建,要搞一个地下大型购物广场;这几天电视,报纸成天招商宣传‘一店养三代’。老爷子动心了。”
“什么意思‘一店养三代’?”
“就是现在交钱,租地下商场摊位,一次性交二十年。保证五年回本,剩下十五年摊主收租金,就够吃香喝辣的了。”
又是一个局。台湾佬一个蹦子不掏,名义上来绿山投资兴业,实际是向国内百姓圈钱,自己则堂而皇之成了大型购物广场的金主。朱子顺很快想到了这一点。
“一个摊位多少钱?”朱子顺问。
“十万到几十万的都有,面积,位置不一样,价钱就不同。”
“我这两天看看相关资料,扫听一下情况,等和老爷子见了面,在好好聊聊。”
“哇!”两口子正说着话,大女儿撅着屁股,四腿乱蹬,哭叫了两声。
“光顾说话了。”曲雅赶紧把朱珠抱起来,看了一眼说“这孩子吃得多,拉的也多,忘了给她接手了。这不,又拉了一裤兜子。”
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朱子顺就是在大女儿一泡屎臭的味道中,迷迷瞪瞪,但又格外香甜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朱子顺本想拉着父亲去医院打吊瓶,父亲拧着坚决不去;无奈只好一个人到医院,按照父亲常备药品,提回了一大袋子常用药,带回家中。
假期算下来只有一周时间,朱子顺回到绿山除了陪陪家人,有几个同事,朋友必须要见上一面。不论是旧情,还是大女儿幼儿园的事情,池副总是第一个他想要联络的。
下午,朱子顺在家中,便把电话打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