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明白。”
两个人下了楼,来到街上。郝爱国指着小巷的一处平房说:“走了半天,看了房连口水都没喝上,我请朱总这里喝杯茶吧?”
“敢情好,我也确实口渴了,南京还是这么热,出了一身汗。”朱子顺拍了拍郝爱国,说“别叫我什么朱总,您比我年长,叫我朱子好了。”
“不合适,不合适。那就叫您朱部长吧。”
小巷里的这家茶馆,看起来主要就是为街坊四邻老顾客服务的。几张小桌子,几个小板凳很简单。沏一壶茶五毛钱,可以从早坐到晚。
郝爱国抢着买了单,不好意思的对朱子顺说:“茶叶不是太好,朱部长您就解解渴吧。”
两个人边喝着着茶,边聊了起来。朱子顺问郝爱国:“听您父亲说,您现在在外面打零工,都做些什么?”
“我是机械厂的水暖工,厂子黄了,只有这么个手艺,每天去火车站桥洞下面摆张纸,有小包工头给人家装修的,家里下水道堵了的,找到我头上,商量个价钱就跟人家走。收入可没个准谱。”
郝爱国给朱子顺茶碗里续上茶,接着说:“这几年事儿都赶一块了,两口子都下了岗,女儿打小就是先天性心脏病,看病吃药,营养处处得花钱。要是没老爷子帮助,更难了。”
朱子顺虽然还没有当上父亲,但看着这个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得多的汉子,还是心有触动。他不禁想起了母亲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可以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如果有能力多与人雪中送炭。”
“郝哥,”朱子顺改了称呼“房子我定了,另外办事处成立以后,如果有合适的工作,您要愿意来做,我也欢迎。”
“好啊!”郝爱国双手端起茶碗,对朱子顺说“以茶代酒敬您朱部长,谢谢了。”
有人说言多必失,朱子顺却觉得未必。
有时候多一句话,没准儿就能成事。就像今天他和郝爱国父亲在小店里,多聊了两句,既解决了他办事处这件大事,也结缘了他儿子,房东郝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