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给帮帮忙。我们这边儿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事儿办了?”朱子顺请教池副总。
“煤气站大概有七八个人,每人給一件你说的‘意大利衬衣’,站长得另外加个红包。这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池副总最后说“我再找找管他们的同事疏通一下,你等我信吧。”
“那成,我等您的信。”朱子顺把电话刚挂上,便听到走廊里一阵喧嚣声。
“来这个‘意大利公司’没干别的,竟打扫卫生了。”
“可不是拿我们当保洁的了。”
“杨光,你能不能跟老师说说,换个人来吧。我实在受不了了。”
“别磨磨蹭蹭的,这点活儿都干不了,还能干什么!”这句话听得出是出自蓝刚之口。
趁着等电话的当口,朱子顺把信封里收起来的一大把车票拿了出来。这些既有自己上下班,去市内办事的大巴,公交票,也有带着实习生来公司的。
直到这会儿,他才想到自己现在工作的这家意大利公司,别说财务部,连个会计,出纳的人影都没见到过。凡是动用“公款”,都是从蓝小姐小皮包里,一张张数出来的。
现在面对着这一大堆票据,竟连一张报销凭证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朱子顺越想越对自己生气,觉得自己这次跳槽太轻率了;陈老板那个乡下小工厂,还有一个名义上的财务小钱,身处号称“意大利独资企业”,国际一线品牌的“佐拉”公司,他却为一张报销单糟心。
池副总确实是个热心肠的人,没多久便回了电话。他告诉朱子顺,通过同事的关系,煤气站站长算是给了面子,答应可以办。至于公司有什么“意思”,你们自己掂量着来。
“最好一步到位。别到时候抠抠缩缩,这回给你换了气,下回再找你们麻烦。同事也不可能老管这事儿。”池副总电话里嘱咐着朱子顺。
一点半左右,朱子顺听到董事长办公室的门响了,知道他和蓝小姐用餐完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