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四年,时光荏苒,历经近两年艰苦卓绝的施工与建设,雄伟壮丽的金陵城墙终于宣告竣工!
这项伟大工程的顺利完成,着实令人欢欣鼓舞。
而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那从新印尼亚远道而来的八万土著以及吕宋送来的五万土著。
随着城墙的建成,两地的土著清理工作也已大致告一段落。
在这总计十三万的外来土著与原先就参与劳作的两万土著齐心协力、共同奋进之下,江南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绝大部分道路均已修建得近乎完备。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横跨江河湖海的桥梁大多出自工部之手,其精湛技艺令人赞叹不已。
如此一来,江南地区纵横交错的水网与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相辅相成,共同肩负起了运输货物与人流的重任。
与此同时,江南一带犹如春回大地,各种小型造船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它们不仅具备建造适合在内河航行船只的能力,就连传统的福船和沙船这样的大型海船,也能够轻松打造。
尤为可贵的是,这些船厂皆由民间自发组织兴办而成,帝国仅仅负责颁发相关的营业执照,并对其予以必要的监管与规范。
此外,位于金陵的马车厂更是生意兴隆,所生产的马车供不应求。
此时此刻,四个常备军和一个骑兵军正源源不断地向金陵地区集结,整个城市弥漫着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氛。
陈海峰在金陵又建立了帝国舰队,建造了20条1000吨的新式驱逐舰,五条2000吨的新式巡洋舰,30条600吨的新式炮舰。
这些威风凛凛的军舰无一例外都配备着先进的后装 75 毫米舰炮,此种舰炮乃是对常见的 75 毫米山炮加以改良升级后的新型号。
其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无论是射程、精度还是火力强度,相较于传统舰炮都有着质的飞跃。
这支舰队能够更加灵活自如地穿梭于海洋之上,执行各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海军方面在金陵海军学校精心培育出了数量众多的优秀海军军官以及技术娴熟的维修人员。
他们接受了系统且严格的专业教育与实战训练,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成为我国海军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另一方面,金陵陆军军校同样毫不逊色,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军官与士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