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报纸首日发售之际,所有的报纸竟然销售一空!
不仅如此,众多商家纷至沓来,表示希望能够在报纸上打广告。
看着报社如此赚钱,婉儿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找到陈海峰说想要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陈海峰决定支持她的想法,但同时也要考虑到与现有的《时代青年报》之间的平衡关系。
于是乎,他提议让婉儿与皇后以及公主一同合作,共同打造一份全新的报纸——《琉球时报》。
为了避免对《时代青年报》造成过大的冲击,陈海峰特意规定《琉球时报》将侧重于刊载政府的政令、时事评论等内容,同时适当穿插一些广告。
这样一来,既能满足读者对于重要信息的需求,又能通过广告收入维持报纸的运营。
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并提高市场竞争力,陈海峰还制定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无论是《时代青年报》还是《琉球时报》,都将保持每 10 天出版一期的频率;
其次,两者的售价完全一致,以确保公平竞争;最后,它们的出版日期会错开五 天,以便读者有更多选择余地。
紧接着,陈海峰亲自在皇宫召见了台北府知府。
在会面中,陈海峰向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要求台北府沿着通往码头和太湖镇的道路,每隔 15 米树立一根路灯杆,并在这些路灯杆上安装专门用于展示广告的支架。
作为回报,报社将会给予台北府每个路灯每年 1 个银币的租金,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路灯的日常维护以及购买鲸鱼油等相关费用。
就在同一时间节点,台北府面临着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必须迅速组建起一个专业的路灯养护机构。
这个机构将被精细地划分成三个部分:太湖镇路灯养护所、桃花镇路灯养护所以及台北府养护所。
每一个部门都肩负着特定区域内路灯的重要责任,包括全面而细致的管理以及精心维护等关键工作。
关于路灯杆的制造问题,陈海峰特意嘱咐知府与当地的马车厂取得联系并委托其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