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第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在小学里举行,虽然环境简陋,但好在人数不多,只有372人来参加考试。

对于这个数字,陈海峰已经非常满意了。

要知道,琉球的总人口还不到五万,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农民、渔夫,还有大量的俘虏和奴隶。

尽管如此,科举考试还是按照计划顺利举行。

陈海峰的几位大舅哥也积极参与其中,最终成功地考中了秀才。

对于那些没有考上秀才的考生们,陈海峰每人发放了一枚银币作为安慰奖,以表达陈海峰对他们的鼓励之情。

而对于考中的秀才们,陈海峰给予了他们更丰厚的奖励:每人颁发了一份秀才证书以及两枚银币。

同时,陈海峰向他们承诺,将会留下这些人才,等到进士考试结束后,再根据情况分配到各个岗位。

例如,让他们进入工厂、政府机关、警察局或税务局工作。

如果有人已经担任公职或军职,那么他们将会得到晋升一级的机会,不仅工钱有所增加,职务也会有所提升。

这样一来,大家都会感到十分高兴。

三天后,又有三十位考生成功考取进士,他们得到了进士证书以及五个银币作为奖励。

令人惊喜的是,其中竟有一半人都是公职人员!陈海峰非常高兴地给他们升职奖励,表示对他们努力工作的认可。

接下来是最终的考试环节,结果更是让人欣喜若狂。

沈家的二舅哥沈放荣获状元,而李家的侄子李密则获得榜眼,此外,还有一个逃难而来的书生王国峰竟然考上了探花!

为了表彰这些优秀的人才,陈海峰特意将他们的名字以皇榜形式张贴于皇宫之外。

第二天,他们头戴双翅帽,身披红花,骑着高大威猛的骏马,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在台北府街头巡游一周。

这一刻,他们意气风发,仿佛整个台北城都被他们的喜悦所感染。

当天下午,一场盛大的拜见仪式在皇宫大殿隆重举行。

状元沈放站在队伍的最前列,榜眼李密紧随其后,探花王国峰位列第三,其余二十七名进士则整齐地排列在后方。

陈海峰看着眼前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欢喜。

他们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而今天正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殿试放榜。

在拜见仪式后,陈海峰决定赐予状元沈放一座府邸,以表彰他的才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