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去福州向皇帝诉苦

次日清晨,阳光洒落在大地上,陈海峰精神抖擞地带领着书办以及数名侍卫,匆匆忙忙地开始了一天的行程。

他们首先从女兵营精心挑选出了整整一个连的兵力,这些女兵们英姿飒爽,个个身手不凡。

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正在紧张训练的陆军第二团营地,从中抽调出了一个实力强劲的营队。

众人乘坐着马车,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太湖镇的海军码头。

此刻,三十九条船早已静静地停泊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船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堆积如山。

而陈海峰在仔细查看之后,觉得物资还不够充足,于是当机立断,决定自掏腰包向太湖镇购买了整整两大船的优质稻米。

此次出海行动,海军三团仅仅抽调了一半的人员参与其中,另一半则留守在基隆港内,继续进行严格的训练,以确保整个团队时刻保持最佳状态。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那六艘虎式沙船并未被调遣参加本次任务,因此陈海峰不得不带上那条速度极快的飞箭帆船一同出征。

说起这次出海,其实也是陈海峰吸取经验教训后的一次重要决策。

在上次的航行中,经过五位资深船主的悉心指点,他方才恍然大悟,自己之前在过海时选择前往泉州的路线乃是一大失误。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直接朝着对面的福州闽江入海口全速前进,如此一来,便能大大节省宝贵的时间。

有了这个全新的认识,陈海峰信心满满地指挥着船队,这一次他们不再走弯路,而是沿着既定的航线径直驶向对岸。

到达目的地后,船只迅速靠岸,船员们齐心协力地将一船精良的武器、两船陈年的粮食、两船沉重的铁锭、两船精盐以及一船蚊香,全部卸载到了岸边。

最后,陈海峰还特意留下了六条福船,以备不时之需。

在上次那场海战结束之后,所缴获的众多战利品当中,仅仅保留下来了六条福船以及六条体型更为庞大的大福船,而其他的船只,则被悉数出售给了那些活跃在海上的商人。

原本计划要对这些船只进行一番大规模的改装,特别是要加装威力强大的火炮,以增强其战斗力和威慑力。

然而,由于某些原因,这项改造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如今,那些原本为船只准备的火炮已经被妥善地封存在造船厂内,等待着未来有新建造的船只时再行安装使用。

与此同时,陈海峰迅速做出决策,派遣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船队朝着对面的小岛进发。

到达小岛后,他精心安排手下人员在岛上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并仔细地播撒下一部分珍贵的土豆种子。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如果日后在行动中遇到物资短缺等情况,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土豆就能够及时提供重要的补给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土豆这种作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便在这里种植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悉心照料,它们依然能够顺应自然规律,逐渐生长直至成熟。

当然,假如最终并没有机会动用这批储备的补给物资,那么等到土豆迎来丰收的季节,他们还可以另行派遣船只专程赶来收割,确保不会浪费这一宝贵资源。

当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之后,陈海峰便率领着几个书办以及侍从,一同登上了那艘飞箭帆船。

随后,这艘帆船扬起风帆,如离弦之箭一般笔直地驶入宽阔的闽江之中,顺着江水一路前行,最终成功抵达了繁华热闹的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