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清早,陈海峰直接让大家省去晨跑环节,改为去收渔网和地笼,大概需要花费一个小时时间。
陈海峰安排陈蟹带领 1 班和 2 班,把鱼虾装上船。
然后让陈蟹和老陈头带着 1 班 2 班,把所有船开出去,去县城卖东西,再买些粗盐回来,现在粗盐差不多 45 文一斤。
他让陈蟹带他们亲自摇摇橹、划划船,学习一下船只的操作。
等他们乘船离开后,陈海峰就领着陈虾和 3 班的小伙伴们去库房拿了木工工具,找来一些木料,做了 10 个架子。
然后锯了 10 节竹子,两节一段,在上面开个口,中间一节打通,下面钻个跟红豆差不多大的眼。
又拿了几根细竹子,切成 5 节,对半劈开,不动一头,把所有竹节都打通,再用刀子刮光滑。
接着把竹筒固定在架子上,把半片竹子也固定好,竹筒要一头高一头低,最后在下面放个桶来接从竹筒里漏下来的水。
这样,一套过滤装置就大功告成了,到时候两套过滤器可以一起用在一个桶接水。
陈海峰让陈虾带着大家把东西全部搬到 1 号工房里。
两个过滤器对应一个桶摆放好,再把棚子底下昨天准备好的几桶石子沙一起抬到空房里。
陈海峰指着一个过滤器,让大家围过来看,然后在竹筒里垫上两层布,再放入一层细沙,接着放入一层粗砂,在上面堆上一堆小石子,差不多用了一节的位置,上面一节空着,这就是倒入口,盐水就从这里倒进去。
陈海峰还拿出昨天画好的一张图纸,给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理。
1小时之后卖货的船就回来了,并带回来了两担粗盐和200多文钱。
老陈头告诉陈海峰,粗盐一担是100斤。
因为,买的多店家收了他们42文钱一斤粗盐,粗盐是20斤一袋的,装盐用的是布袋,装了20袋。
陈老头告诉陈海峰他们回来的时候,顺便买了20斤韭菜和10斤青菜,才花了40文就买了这么多东西。
陈海峰讲今天中午能拿韭菜下面条,晚上炖个鱼汤,炒个韭菜鸡蛋,再炒个青菜就成啦,这样还能省点小钱呢。
这时候陈二毛领着两位夫子也来喽,陈海峰赶忙让大伙去洗洗手,再去宅子里喊上陈琴等 8 个丫头,还有陈小泳、陈小丫,一块儿去教室上课。
其实陈琴她们 8 个丫头都是认字的,不过当初买她们的时候,他也就是大概瞅了瞅,觉得她们确实认得几个字罢了。
其实啊,她们真正会写的字没那么多啦,不过这都不是事儿,你想啊,“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现在这时代,一个老师通常要教四十个学生!
就让她们先把学过的知识巩固巩固,再学些新的字吧。
相信以后总有一天,这些知识都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