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阵营跟闹着玩似的,对这场大战的预判严重不足,被五路诸侯围殴,居然还主动出击,分作四路,前往预定战场准备。
这种分兵的策略,也谈不上对错,要是都能奏效,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但各路大军都深入客场作战,粮草物资供应困难,与战不利。
笔者认为,如果袁术集中手上二十万主力大军,层层防御,或许能拖得更久一点。
大战一旦僵持下来,本土防御的一方,就占据优势了,很可能笑到最后。
不巧的是,建安二年秋,也就是袁术大军出发以后,豫州东南部的沛国郡,徐州的下邳郡,袁术江淮的淮南、丹阳、吴郡等地,都滴雨未落,旱情严重。
袁术的根基,江淮地区灾情最为严重,赤地千里,收成惨淡,不少百姓没有收成,都端起饭盆,成为流民。
已经在行军路上的袁术,突然发现,天公不作美,秋粮似乎收不上多少来了,只好减少对各路大军的粮草供应,依靠府库存粮维系。
吴郡,军师袁涣带着陈瑀、刘勋、戚寄三人和三万兵马,阻挡孙策的三万三千兵马。
袁涣是个有脑子的,趴在山头上观察孙策大军,看到七援虎将,嗯,有黄盖、凌操、蒋欣、周泰。
卧槽,这四个咱认识啊,武力都跟纪灵差不多。
陈武、贺齐、朱治三人虽不熟,但那大体格子也很是唬人。
再看看自己手下陈瑀、刘勋、戚寄三人,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唯独打架稀松。
不能比,不能看,武将水平就不是一个层次的,还是尽量不要正面争斗了,根本打不赢。
袁涣经过仔细思考,发现吴郡大部分都是山路,好多地方只有那么一两条路可走,总算是有了主意。
他指挥刘勋带领一万人马,在官道上,设置障碍,破坏道路,延缓孙策行军速度。
又令戚寄带领本部人马绕道敌后,骚扰孙策后勤部队,抢劫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