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乱世须用重典

还没等任以虚说完,这新科进士里便有人彻底坐不住了。

“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那进士有也一肚子的话,但是朱元璋之前已经交代过,不得透露半点身份。

任以虚一旦提起明朝历史,他们只能听。

“仅仅凭你一人,说什么大礼仪,便可定说什么,大明党争源自嘉靖吗?!”

“纵然是党争源于嘉靖,如何又能说是大明亡于党争?”

“除了你的这一双红口白牙之外,你可还有其他凭证?!”

那进士话音刚落。

这个问题是朱元璋想问的。

不过这人脾气太冲,朱元璋不是特别喜欢。

任以虚这边倒是没觉得太过意外,有人有这样的疑问可太正常了。

只不过,没想到这村里的乡亲们还挺有文化,小词一套一套的。

因为早有准备,任以虚几乎脱口而出反问道:“牛李党争难道不是因李唐科举“祖制”而起?”

“那台谏党争,难道不是因王安石狂妄的说,祖宗不足法之后,锐意改“礼”方有台谏党争?”

“这位乡亲既然能被老爷子挑中,想必也是熟读史书。”

“那请问,在牛李党争之后,李唐国运如何?台谏党争之后,赵宋社稷又是如何!?”

大殿之外静悄悄的,落根针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新科进士们或许不知道,任以虚为什么跟吃了熊心豹子胆一样,竟然敢说什么大明如何灭亡。

但是这些人都知道一个事实。

那是在明朝之前的两次党争,既唐代的牛李党争,跟宋代的台谏党争,无一例外都是自礼部始!

而最终的下场也无一例外都是,国破家亡!

牛李之后,因礼法不改,朝中仍被门阀掌控,庶族士子无奈,遂改投藩镇,最终李唐在藩镇之乱中,轰然倒塌。

王安石的熙宁变法更是如此,由于王安石的变法失败,北宋彻底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而后遂有靖康之变!

仅靠着两条先例,就足以佐证任以虚的话了!

很多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个谬误。

那就是所有人都认为,在兵、礼、吏、户、工、刑六部之中,礼部是最没用的一个。

毕竟其他各部不是掌管天下兵马,就是掌刑名主财帛,纵然是工部,也是以油水大闻名于世。

跟其他各部比起来,礼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清水衙门,甚至还不如都察院。

都察院好歹还能风闻奏事呢!

看谁不顺眼,张嘴就骂,反正说话不用负责。

反观礼部平日里就是单纯的管一管祭祀,搞一搞封建迷信。

但其实不然,在六部之中,如果说非要按八旗的说法分个三六九等出来的话,礼部绝对算得上是上两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礼部甚至都稳压,所谓与内阁首辅平起平坐的吏部尚书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