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姚老师一样,都缺乏经验,之前觉得只要把专业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是远远不足的,创业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你也说了,之前我们走的太顺了,这个年一过,风向突变,我一开始真的,感觉自己很混乱,找不到头绪。”余水意说的很认真。

她说到这儿,顿了顿,继续说:“高总说的没错,你看问题的深度和全面性确实厉害。”

这话讲的,许江河爱听。

其实这就是老鸟和菜鸟的区别,只是许江河没法摊牌,只能往天赋上去引。

想想后,许江河难得夸了余水意一句:“你跟姚老师相比,技术成熟度方面差了很多,但你有一点很好,你主动性高,可塑性高。”

余水意属于是闷声不响但会主动琢磨,再一个是成长背景不同,她在某些方面确实比姚成文要更具有敏锐性,比如刚刚问许江河是不是故意的。

许江河没正面回答,但她显然是懂了,她清楚这是许江河的一个手段,挖人怎么可能让你姚成文自己单独去做呢?冲你来的,那算谁的人?

话不教人,事教人,关键这种问题你又很难摆在台面上说。

姚老师没什么大毛病,就是技术思维,很多问题看的太简单,以为当初四人组队一样的一拍即合,事实上聚团后面还要挖很多牛人,这其中绝大部分牛人本身就是各自领域的建树者,你要挖过来就意味人家放弃原有的一切,跟着你从头干。

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问题。

再说了,人家都那么牛了,凭什么跟你干?人家自己为啥不拉队伍自己单干?

当然了,这更多应该是许江河的问题,他这个CEO确实没什么人脉号召力。

但越是这样,他就越是不能允许姚老师的单独行动,包括老高也是,所以接下来许江河还要做一件事,他得多露露脸,发展自己的人脉。

做法也不难,许江河很有经验,不过还得跟高远先深入沟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