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想啊,你啥东西都放一点,进货多麻烦啊,进少了拿货成本高,进多了放不下,卖不出去岂不是亏本?

所以古代是没有超市的。

但是,当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市场上货品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超市了。

开超市有个好处,就是盘活了供应端。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以前的模式是,商人甲自己想卖东西,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去那货。

例如甲卖衣服,自己生产,还得雇佣工人,买设备,开工资,这样启动资金要求非常高。

如果找供应商那货,供应商那就是大爷,因为货掌握在供应商手里,你甲不要,有的是人要,爱要不要。

这样前端店铺的拿货价议价权是掌握在供应端的。

但现在超市就不一样了,超市的多品类经营,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对货物消化非常快。

超市也不过度依赖同一个商品,例如衣服没有货了,我还有很多香皂,依然会有商人来买。

不需要看供应商的脸色。

这算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