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这两个亿的数字,就足够在南城建筑圈里站稳脚跟。
六月的阳光照进办公室,苏柳明手里拿着厚厚一叠资料,站在办公桌前面。
杨鸣靠在办公椅上,抽着烟。
“上个月那家皮革厂的装修项目完工了,结算下来三百八十万,利润大概四十万左右。”苏柳明翻着手里的报表,继续说,“还有个学校的旧教学楼维修改造,工程量六百多万,我们跟了一段时间,昨天招标结果出来,中标了。”
杨鸣微微点头,眼神落在窗外。
今年的工程行情,看着不算太坏,也谈不上有多好。
“城南那边的几个工地,这段时间都比较稳定。工人工资发放没有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也按时结清了。”苏柳明放下手里的资料,声音里透着一丝欣慰。
杨鸣站起身,走到茶几边上倒了杯水。
他知道,苏柳明能把这些工程管理得井井有条,已经很不容易。
从完工验收到款项结算,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分寸。
太紧了,下面的人干活没劲,太松了,工期和质量又会出问题。
“老苏,你做得很好。”杨鸣轻声说了一句,“这些工程虽然不大,但每一单都要用心做。我们众兴,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