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为人沉稳,仔细计算道:“每人五十亩,如果朝廷有一百万军,就是五千万亩……天下民田总数怎么也有四亿亩吧,拿出来五千万亩似乎并无问题。”
像朱元璋现在这样,以一省之地养三十万大军,绝对是天下大乱时候的特殊情况。等他有一百万军时,足够扫平天下了。
甚至于,四海升平之时,一百万军都太多了。
朱元璋沉吟道:“每亩租税一斗二升,也就是说每兵可交税六石。四兵就是二十四石。以这二十四石粮,足以充一兵之军饷了。也就是说,这百万大军完全可以自成体系,八十万军种田,以其所出养二十万脱产之军……所以……”
“好!好啊!”
啪!
朱元璋重重一拳拍在几案上,眼睛简直能放出光来,道:“如此制度,足以不费百姓一粒米粮养百万大军!好!好啊!吾儿真是天才!天才中的天才啊!”
不怪朱元璋如此激动。实在是,这个法子如同刚才那个对付豪强的法子一样,就是朱元璋自己想的法子!
这就是朱元璋首创的卫所制!
他听了之后,能不拍案叫绝,感觉句句在理,解决了他天大的难吗?
当然了,卫所制虽然屡屡为后世所诟病,但在最初的时候,确实是有极大的优越性的。
想想看,当时一亩田的平均产量是两石。每亩收税一斗二分,也就是税率百分之六,算高吗?
愿意种田的军士,守着自己的五十亩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总税率才百分之六,有什么不满意的?
不愿意种田的,把自己的田租给别人种,自己去当兵。每年还有二十多石粮食的军饷,这不是也挺香的吗?
不得不说,朱元璋给帮他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安排了相当不错的前途。
真正出问题的地方在于,时间久了以后,卫所军官、四周的豪绅、官员都来侵占卫所军的土地。高官贵戚们,还经常让卫所军为他们无偿服劳役。一来二去的,卫所军既无地可种,又要承担原本要交的赋税以及本不应承担的劳役,能不逃亡吗?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军官自然也就发不起军饷了,只能用少数的钱财养家丁……卫所制也就渐渐崩溃了。
朱标当然知道这卫所制的巨大弱点。但是,他也没指望靠这卫所制千秋万代啊!
莫忘了,他刚才说的只是治标之法!
“对了,治标之法……”朱元璋也想到了这个问题,道:“治标之法都这么好了!标儿,你再说说,那治本之法吧!咱还真的难以相信,这天下还有比刚才那个指标之法,更好的法子!”
朱标道:“其实,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治本之法,是一样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咱们要弄清楚,天下到底有多少土地。这些土地,又到底在哪些人手里。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些治标之法,都可以舍弃。”
确实如此。
归根到底,朝廷是用赋税养兵。难道卫所兵交的是粮食,普通百姓交的就不是粮食了?
历史记载中,朱元璋之所以执意用卫所养兵,无非是朝廷对卫所土地和士兵的控制,要远高于民间罢了。
朱元璋苦笑道:“弄清楚天下的土地,到底在那些人的手中?似乎,历朝历代,从没有人实现过吧。”
朱标坚定得道:“但是,儿子有办法!”
“什么办法?”
“呃……”朱标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