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最多到明年,所有官员便会怨声载道。”
赵策自信地道:“搞钱的办法很多,此事并不需要担心。”
倭岛那个银矿可以挖出来多少银子,赵策并没有算过。
他只知道,一直到数百年后,倭岛都还靠着那个银矿的银子支持自己对外扩张。
银子本身没有多大的价值,更何况如今大明已经发行了新的纸币,银子只用过大额交易用。
但是把它换成周边国家的粮食与物产,那它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
弘治皇帝暂时不打算对外动武,去实施赵策说的“抢”字一策。
可有了银子,如今海禁已开,海外贸易正在飞速发展,就不怕没有物资。
拿着白挖来的白银换回物资,最多苦一苦其他邦域的老百姓。
而且,届时还可以发行铁路债券,或者直接把当地的铁路按招投标的方式把工程派遣下去。
等到了那一步,自然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
李东阳也知道赵策搞钱是有一手的,他一时都有些沉默了。
这一下子说到自己徒弟的强项去了,他都有些教育不下去了。
李东阳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这徒弟,可能也就写诗这一方面,比自己差点了......
徒弟太强该怎么教?
李公一时是有些自豪,又有些惆怅了。
李东阳轻咳一声,有些无奈道:“钱的事情,咱们暂且不提。”
“可这般动作,会在民间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不是变法胜似变法。”
“若是以后百姓以此例来与朝廷谈条件,大家的矛头,都会指向你!”
李东阳并不是吓唬赵策,他说的话都是经验之谈。
作为一个文人,他最知道这些文人的尿性。
别说当时会集体讨伐你,就算再过一百年,你说的一句不利于集体的话,都可能会被人挖出来,口伐笔诛。
赵策眼看有着大好前途,该是流芳百世的大功德之人。
李东阳并不想他的人生有什么污点。
要什么变法,安安稳稳、按部就班地做前人留下来没解决的事情不香么?
也就是这个是他最看重的徒弟的,李东阳才亲自上门,和他在书房里私下说这些。
若是换了别人,他最多冷眼旁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