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差距过于悬殊

哪怕皇帝重农,绝大多数权贵子弟也是丝毫不会动摇的。

他们可以入法、儒、墨、兵,哪怕拜入道家和阴阳家门下,也绝不可能拜入农家门下的!

农家的弟子的确多了些人,但那些人都是曾经权贵的门客,他们没有深厚的背景,也没有权贵子弟那种高傲,在得知杨稷被皇帝收为弟子,仿佛嗅到了机会,这才决心拜入农家。

这些人其实也在赌,赌他们也会如杨稷一般被皇帝看中。

再不济,他们与杨稷同学同食,未尝不是一份机缘?

将来杨稷发达了,他们何尝不可以抱杨稷的大腿?

说不定杨稷帮忙向皇帝举荐一番……

尚学宫这些学子,要么就是被家中严加管束教育过,要么就是有些能力的士,他们的认知未必多强,但心眼子可多着呢。

草原上绝大多数地方也都不适合耕种,所以匈奴对农家也并不感兴趣。

直到讲到最后,田骥漫不经心地说道:“经我等培育的土豆已经一亩可产十三石。”

十三石查不多就等同后世八百斤的样子。

最开始赵凌引进土豆,还未经过改良,亩产只有两百斤,但经过农家的培育,已经达到八百斤。

若是放在后世,亩产八百斤的土豆,似乎也没什么,但要知道,历史上的明朝受品种、肥料和耕作技术限制,亩产也只在300斤到600斤之间。

天辩台下,众人都愣住了。

匈奴使者们也是一脸懵。

阿提拉忍不住问身边的***:“他刚才说……什么一亩可产十三石?”

“土……土豆?”

他们一路南下,是吃过土豆的,包括在蛮夷邸,他们也有吃过土豆饼。

田骥还没有说完,嘴角一扬,道:“红薯已经可以做到一亩产十六石。”

十六石查不多等同一千斤。

要知道大秦之前种粟亩产2石,稻米多一点,亩产也不过3石。

他说出这话,若是真的,那才叫细思极恐。

若说相里钥之前的是武力威慑,那田骥所言,简直吓人。

匈奴们南下掠夺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