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洛城的拖拉机厂能够发展起来,张恪清同志也出了大力。”

“那边现在生产的秸秆打捆机卖的非常好,一些外省也没少订购,并且我们也在省内推广秸秆回收,防止农民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引发火灾等情况,还能增加一些农民的收入。”

“这个模式也是张恪清同志提出来的,既保护了环境,同时也没增加农民的负担,甚至让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

“当然目前增加的收入还不算高,却也足够他们缴纳基础的养老保险,让他们将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现在下面一些同志发现许多农村人不愿意缴纳养老保险,他们就换了个名目,用秸秆回收的费用来补贴养老保险,如此极大的增加了全省养老保险缴纳的比例和金额。

对许多农村人来说,秸秆回收的钱本来就是意外的,没有也没人会说什么,但看到一些到了年龄退休的老人领到了养老金,一个个都还很羡慕,也逐渐开始接纳了养老保险。

不过缴费的比例依然不高,因为拿不出那么多钱。

医保和养老的费用,对许多农村家庭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家里人越多,支出越大。

如果现在生活都过不下去了,谁还管得到将来?

甚至还有一些人期待着低保上涨,希望将来老了干不动了,就能靠着领低保生活。

一行人上了车,离开了郑城,张恪清他们这些人也就不再陪同了。

在车上的时候,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领导问了一些事情,向洋也都解答了,好几次都提到了张恪清。

领导笑着说道:“向洋同志,怎么我看的这些,都跟张恪清同志有关?他来南河才两年多吧?”

向洋停下筷子:“领导,这些事情真的都是张恪清同志负责的,他之前是省长助理兼郑城市长,在省政府分管国资、文旅、环保等工作,这三项工作都得到过部委的嘉奖。”

“郑城的一些大项目招商引资,也都是他亲自谈的,今天还有一个三百多亿的会展城项目您没去看,那边建设也飞快,未来会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会展中心。”

“这些事情,正东同志也都很清楚。”

夏正东虽然不愿意帮着向洋吹张恪清,但这些确实是事实,他也只能点着头:“领导,确实这些工作都是张恪清同志主抓的,他的工作能力很强,也能拥抱新事物,这些我们也都在学习。”

领导赞叹道:“南河有这样的年轻干部,是南河的幸事。”

他也知道张恪清是下属唐文忠的女婿,唐文忠工作能力不算特别突出,倒是培养了一个好女婿,唐家后继有人啊。

中午的时候,他们赶到了洛城,参观了拖拉机厂,也看了一些其他的项目,领导都很满意。

当年他主政南河的时候,这里很多地方还都很破败,如今也都高楼林立了。

看到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能够发展的非常好,他也十分的欣慰,眼神中也有了一些怀念之色。

快到下午两点的时候,王主任过来提醒道:“领导,该回郑城了,三点半到四点还要见积电公司的CEO,之后就该回去了。”

向洋马上说道:“领导,那咱们就先回郑城?飞机是两点五十落地,预计三点半左右能赶到省委,陈栋邦同志和张恪清同志会去接机,您也可以在路上休息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