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阻力

李景隆随即问道,“陛下,太上皇回帝乡,是差留守司接驾,还是上十二卫护送?”

亲军上十二卫是是明朝时期负责护驾左右、护卫宫禁的皇帝侍卫禁军,这些军士都是通过精选以后经严格训练而入选的身材健壮、武艺不凡的将士。

这都是京军的核心战斗力,这也是最为忠诚的军队。而凤阳留守司的地位也非常超然,能够守着帝乡的军队,可不就得是心腹么。

看看现在的五军都督府就知道了,一些亲信的大将即使没有出任国凤阳留守司的主官,也要时常回去检阅。

朱允熥就毫不犹豫的回道,“上十二卫派兵护送,留守司迎驾就好。这些事情你和魏国公商议一下,沿途的护送等都要仔细,事情再去报给太上皇。”

李景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因为当今天子是皇太孙的时候,就习惯将很多的事情直接扔给洪武皇帝去处理。

现在看起来依然如此,要说能够偷懒的时候,那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

李景隆脚步匆匆的离开,因为他接的任务实在是太重了,势必是需要小心、仔细一点,半点差错都不能有的。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这是因为有着皇帝的绝对信任,所以才会将这样的任务托付,其他勋贵等就算是想要接下这个任务,那也只能是在旁边干瞪眼。

等到李景隆离开,朱允熥笑着看向道衍,“怎么,这是觉得我要做些什么?”

主要就是这个道衍看着就是比较心思多的人,对于朱允熥的一举一动,道衍都是习惯性的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或许觉得这是有什么深意。

甚至不只是道衍,朝堂上的一些文武官员其实也都是一个样,他们确实会仔细的分析朱允熥的一言一行,想要琢磨一下皇帝的心思。

道衍现在看似是有些想的多,主要也是因为老朱的身份特殊,朱文垚的地位也特殊,那就不免引人遐想了。

道衍也不隐瞒自己的心思,说道,“陛下,太上皇此时回帝乡,是不是有些不太稳妥?”

朱允熥好奇问道,“怎么不稳妥了?是朕初登大宝,尚需太上皇帮扶。还是说秦王此刻在凤阳,他有多余的心思?”

旁边的夏原吉就忍不住摇头,他和道衍的关系不错,只不过更多的是在公务上,两个人没什么私交,也是因为根本就谈不到一块去。

在公务上相处的不错,大部分原因也是各自管着一摊子事,夏原吉只需要管好财政的事情,而道衍看起来是个谋臣,什么事情都掺和一些。

看看陛下说的那些事情,或许这就是道衍认为不太‘稳妥’的原因,这个大和尚就是喜欢多想。

道衍就连忙说道,“陛下承继皇位,这是天下苍生所愿。”

这样的马屁听一下就好,用不着太当真。

不过朱允熥也觉得他登基确实没什么阻力,主要就是老朱早早的就册立了储君,这一切也都是合情合理的,谁也找不出来问题。

被朱允熥调侃的道衍不以为意,只是说道,“陛下,臣以为太上皇此时回帝乡,朝堂之上怕是会有一些非议。”

这么说自然也是因为老朱这才退位没多久,这就急着回乡等,不知情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是被承康皇帝给气的。

道衍也继续说道,“皇长子殿下岁数尚幼,此刻回乡祭祀,也不免会让人多想。”

这也是实情,本来朱文垚就是老朱在照料,这就已经让很多的文武百官心里多想,会觉得大明的储君根本就不用怀疑了。

而按照此前的一些皇位传承的规矩,包括宗室封王的规矩,那都是要等到十岁才能正式册封的。

“回乡了就是逼着朕册立太子了?”朱允熥笑了起来,“文垚是我长子,这是朱家人。现在回去祭祖也是应有之义,哪有那么多人闲着没事瞎琢磨。”

道衍觉得愿意瞎琢磨的人不会只是他一个,甚至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瞎琢磨,甚至琢磨的更多一些。

只是现在看看好像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办法,因为皇帝这是插科打诨一般的将话题给扯走,皇帝的那些说辞也是有着足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