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时间跟朱祎琳、胡婕打闹,萧良洗漱好,三人就坐车匆忙赶往市里。
国内正掀起高校合并的浪潮,为了完善学科建制,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的综合人才、智力支撑,东洲工学院也正与医学院、师范学院筹备合并、组建东洲大学的事宜。
这一点要比既定的历史更早,市委市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计划等东洲大学组建获得教育部批准后,就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支持东洲大学筹划新校区的建设。
在这个背景下,三座学院绝大部分基建都按下暂停键,不想有限的经费浪费在重复建设上。
萧良却知道,就算省里以及教育部的审批一路绿灯,等东洲大学成功组建,等东洲市挤出七八亿的财政资金建成新校区搬进去,至少还要等上三五年的时间。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意识到,接下来三五年快半拍跟慢半拍,意味着什么。
萧良也不能否认三座学院冻结基建避免浪费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工学院化工系基建不能停——
蜗巢科技目前将锂离子电池有关电解液、界面反应等大量的核心理论、技术研究,都交给孙楚辞、蔡春、邵芝华领导下的工学院化工系以及相应联合实验室承担,基础建设、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工作,哪一项等暂停三五年?
要了老命!
真以为现在掌握以人造石墨作为液锂电池负极的一系列技术后,蜗巢科技、星源时代就能领先其他锂电厂商三五年之久?
萧良怀疑星源时代正式推出人造石墨负极锂电池后,日韩厂商拿到实样,最快都不用一年,最迟不会超过两年就能掌握相关技术。
毕竟蜗巢科技从实验室制备办法,到掌握完整的人造石墨工业生产工艺,以及在人造石墨负极的基础上,对电解液等材料技术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前后也就用了两年时间。
日韩锂电厂商,基本都是电子巨头的一份子,如三洋、松下、恩益、LG、三星,他们所拥有的资源跟前期在锂电领域的技术积累,要比两年前的蜗巢技术雄厚太多了。
他们有样学样,肯定要比蜗巢科技更为高效,更关键的还是日韩电子企业,此时还没有失去进取的锐志。
又由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在实验室研究改性石墨、人造石墨的各种性能、制备方法,八十年代以前的实验室技术基本都是公开的。
蜗巢科技目前虽然在相关领域新申请了七八项专利,但还远不足以形成专利壁垒,其他厂商还是能够在公开的实验室技术基础上,强行做通新的技术路线。
甚至早已经有日韩厂商在秘密研究液锂人造石墨负极,也不会叫萧良有丝毫的惊讶,毕竟前世人造石墨负极技术又不是凭空问世的——这时候即便双方在专利上存在冲突,但按照国际通行规划,只要是独立研究完成的专利技术,都会得到认可。
萧良很清醒的认识到,蜗巢科技目前技术领先优势是有限的,需要不断的投入,不断形成新的专利,才有可能利用先发优势,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让竞争对手的路越走越窄。
这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残酷之处,任何一家企业想要保持领先地位,在技术研发上都禁不起三四年的滞停。
萧良也没有奢望东洲大学组建后,所有学科都能成为一流,那也不现实,但整个化工化学系要尽快脱颖而出,岂能在这最关键的三四年里稍稍缓一个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