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血案的背后,皇帝挖角

“张异,这药是你研究出来的?”

张异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却是摇头笑道:

“是我哥……”

“好好好!你这药物,可让我大明数万军人能得以活命……

你们龙虎山,都是好样的!”

张异见他如此模样,莞尔,他问道:

“这药陛下验证过了?”

“嗯,其实这些年北伐,你说的疟疾的问题,一直都有!

本将也没有带过南征的兵,所以这些日子都在查过往的记录。

这个问题本将军也注意到了,谁知道,你已经解决问题!

你说的药,陛下让人试过了,效果很好!

如果产量能够保证,我大明在南征的战争中,肯定会少许多死伤!”

王保保话说到这,才注意到老张。

他赶紧行礼:

“见过张天师……”

“爹,他是王保保!我未来的大舅哥!”

张异也趁机给二人引荐。

“原来是王将军,贫道久仰大名!”

张正常朝着王保保躬身行礼。

“真人客气了,咱们也算是一家人,张异,过两天你来我这喝酒,带上你家人,陛下在里边等着,我就不跟你们多说……”

王保保风风火火离开,张异和老张对视一眼,父子二人在太监的引领下,进入御书房。

“张爱卿,好久不见了!”

老张想过他再次见到皇帝,皇帝会是什么态度?

但朱元璋见到张正常,十分热情。

皇帝这不同寻常的热情,他只见过一次,上次在谈笑之间,把自己天师位弄没了。

老张实在是怕了朱元璋的热情,不过转念一想,自己都没几年了。

这大概也是眼前小心眼的皇帝,能放下架子的原因。

“微臣拜见陛下!距离上次和陛下告别,确实有日子了……”

两人也不提老张的病,只是聊起这些年的生活。

从洪武三年那次翻脸开始,老朱和老张似乎又回到了洪武元年的时光。

“臣还没谢过陛下为孩儿指婚……

臣不敢打扰陛下,我们就先回去了……”

过了一会,老张准备告辞离开。

“也好,操办婚礼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张异也是朕看着长大的,他娶妻,朕看着也高兴,朕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一切,连他的国师府朕都准备好了!

参照亲王的标准!”

别说老张,就连张异都不知道皇帝偷偷给他造了个国师府。

闻言,他赶紧跪下来,谢过皇帝的恩典。

“只可惜,朕定下来的规矩,朕不能封你异姓王!

若不然你的功劳足矣,小子,朕能给你做的就这么多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朱元璋拍着张异的肩膀,语重心长。

张异不语,只是重重点头。

“你留下来陪朕说两句话,张爱卿你放心,朕今天不留他多久。

回头朕将他送回春秋观,让你们好好聚聚……”

张正常自然不会多说什么,给张异留个放心的眼神,在太监的带领下离开。

而老朱,在御书房只剩下二人之后,将一份奏报交给张异。

“还是江郎的死……”

张异看到奏报之后,出声询问。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件事发生了有一段日子了,因为皇帝不问,张异也故作不知。

不过他登报悬赏,确实也是威力惊人。

许多真真假假的消息,都被汇总到报社这边。

报社本来就和锦衣卫有业务往来,张异随手将消息给了锦衣卫。

也是因为这个动作还真的发现了,原本许多忽略的细节。

“弩……”

张异从这份密奏中,看到了关于弩箭的情报。

他倒吸一口气,江郎的死,果然有问题。

随着大明火器的逐渐普及,弩这种兵器,重要性越发小了。

可是,这依然改变不了,手弩只有军人才能配备的事实。

弓,百姓可以有。

但藏弩跟造反差不多。

“陛下是觉得,大概率是军人动的手?”

张异抬起头,他自己也被这个猜测吓了一跳。

洪武年间的军人,可不是后世军纪废弛的样子。

如果真有军人袭击了江郎他们,也难怪江郎有锦衣卫保护,依然死于非命。

“没错!”

确认了心中的怀疑,张异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如果是有军人插手,那表示江郎说的事很可能是真的……

但这件事的性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

江郎去查的,不过是一个贪腐案件。

而从他被杀开始,到有地方军人牵扯其中,这已经远远不是一个贪腐案件能形容。

“也多亏了你想出登报悬赏这一招,朕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

这也是朱元璋特意将张异叫过来的原因,若是没有那一百两银子,绝不会有百姓铤而走险。

华夏是个乡贤社会,地方上许多事,都是被严格把控的。

士绅掌握了信息渠道,外人,哪怕是朝廷的人下来走访,本质上也是外人。

想要从百姓身上挖到有用的信息,很难很难。

可是报纸的出现,多少能创造奇迹……

张异笑了笑,后世许多用烂了的方法,放在这个时代却属于非常好用的新东西。

一百两银子和来自朝廷的保证对方安全的手段。

足以让百姓铤而走险。

张异是真给钱,也负责将举报有用信息的人迁移,离开原地。

而也是因为如此,后续还有更多的补充消息,汇聚到朝廷这边来。

锦衣卫根据朝廷汇总到的信息,已经开始查附近的卫所军。

一个小小的江郎案,不知道会牵扯多少人?

张异有种感觉,这个案子发展下去,恐怕能列为洪武大案之一了。

这件事可怕的地方在于文官和武将的联合的严重性,在老朱心中已经达到了造反的级别。

他朱元璋为什么敢在文官集团怨气冲天的时候,依然推动改革?

凭的就是徐达,常遇春还有千千万万大明将士,才是老朱真正的依仗。

可如果文官染指兵权,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张异,朕想另起一份报纸,你看如何?”

朱元璋就这个问题询问张异。

张异一愣,但很快就明白了。

虽然日月时报的性质其实本质上也是官媒,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

老朱从他这里看到了纸媒的潜力,相信他应该很早之前就有这个想法。

只是报纸的运作逻辑,朱元璋没有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