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姚广孝你不造反会死?(二合一)

张异让徐家丫头和孟瑶将小孟芸抱上车吗,自己却邀请姚广孝同行。

姚广孝骑着的,是骡子拉的车。

骡子这种东西,经历过几年的培育,如今在大明已经逐渐多起来。

“最近应天的情况如何?”

张异上了车,随口询问姚广孝。

“变化很大……,这些年,应天的发展很好,工商业发达……

不过因为要迁都的关系,似乎有些产业开始没落……”

姚广孝开始给张异说着应天府的情况,从日月时报延伸出去的一个业务,市场调研……

这是锦衣卫在看着,却没有办法学过去的一个业务。

这个业务的负责人,就是姚广孝。

而他们之所以能将这个业务进行下去,最重要的根基就是来自春秋学院的额学生。

第一届从春秋学院出去的学生,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人。

这些人中有一部分,被皇帝吸收,成为带编制吃饭的人。有一部分,被张异的产业吸收,大多数成为研究人员。

但终归会有一些人,重新回到社会中。

这些人无心科举,自然而然融入各行各业。

他们的消息,就是张异去做调研的重要参考。

锦衣卫和朝廷的水军,虽然也有自己的产业,可是这些人本质上还是情报人员,却不会认真去投入行业之中。

就算是有心投入,缺乏调研技巧和数据汇总本事的他们,也做不到春秋学院的高度。

姚广孝对于自然科学不太在行,但类似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家伙用起来比自己可厉害多了。

在他的管理下,春秋学院对大明经济的了解,恐怕比宫里那位还多!

张异静静地听着姚广孝的回报,这家伙私心很重。

哪怕是每个月交给朝廷的汇总,有些东西也是不能拿出来说的。

但对张异,他毫无保留。

等过了一会,车马到了春秋观。

因为已经是下午,进宫来不及了,他让人去宫里递了个话,当是明天求见皇帝。

三年不回,自然免不了要接风洗尘。

吃过李氏亲手煮出来的饭,又和她闲聊一阵之后,张异将姚广孝带到静室,继续询问。

“朝廷中,关于师父舆论,有些不妙……

最近不知为何,说师父是青衣宰相的名声,逐渐流传开来!

徒儿总觉得,这里边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虽然徒儿觉得师父配得上这个称号,却不应该由民间流传出来……”

姚广孝十分敏感,一下子给张异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张异无声点头,他当初听到徐家丫头说起青衣宰相的名声,也是一样的想法。

“徒儿早就觉得不对,只是不能去信跟师父说,师父想来也应该明白,以那位的脾性,和您来往的书信,未必安全!”

张异闻言笑笑,这是自然。

朱元璋再信任自己,锦衣卫也要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

所以姚广孝不会在出现这个传闻的时候,主动提醒自己。

而张异在知道此事之后,也只有在单独的情况下,才会咨询姚广孝。

“青衣宰相,有趣!”

张异笑了笑,这个称号本来是属于姚广孝的,却有人将他安到自己头上。

如果是民间自然而然的传出来,张异可能还只是惶恐,可如果有人有心引导,那就是冲着坑他来了。

布下这个局的人,摆明就是了解朱元璋的性子,正准备捧杀他。

“师父,会不会是宫里那位?”

“不会!”

张异想了一下,摇摇头。

<div class="contentadv"> 皇帝想要让他做个孤臣,在这件事上,张异已经主动配合他了。

朱元璋在张异身上,也不会要求太多。

张异想要当宰相,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青衣宰相。

他跟朱元璋的相处,其实和姚广孝和朱棣的相处一样。

如果姚广孝想当宰相,朱棣求之不得。

而张异同样如此。

但他和姚广孝,都选择了游离在朝堂之外,做个有实无名的谋士。

就从这点来看,那个人其实不算了解朱元璋,但他又看透了朱元璋。

他知道如果一个臣子的权势太大,会激起皇帝本能的戒心。

“此人行的是阳谋,咱们就是知道他也不能怎么样?

不过,他们能想出这种招数,证明其他手段也是拿我没办法了……”

张异自嘲一笑,自从报纸出现之后,他跟文官集团的矛盾,似乎一下子激化了。

不过他后来改了日月时报的版面,让许多文人,也有能在报纸上发生的机会,也稍微缓和了矛盾。,

做一个平台!

只是张异对日月时报的期许,可就算他不管如何调和,报纸的出现,夺走了读书人垄断的信息渠道也是事实。

也许一开始,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

等着三年时间,报纸一下子融入大明百姓的生活中,他们自然会感受到不同。

张异可以拉拢到一部分的地方文人,却绝对无法逃过朝堂中那些精英的敌视。

但对于这些,他都有心理准备。

他想要在老张死前,完成他的心愿……

或者说,他想要改变这个世道,都必须跟这些人碰一碰。

“师父,您莫将这件事视为等闲,徒儿倒是觉得,那些人以前的手段看似猛烈,其实伤不到师父分毫!

可若是他们的离间计能成,师父将万劫不复……”

姚广孝见张异一副不在乎的模样,忍不住提醒道:

“您看似稳如泰山,但其实是无根的浮萍……

您的尊崇,都来自于那位的信任,师父就没想过他有一天不信任你,或者,忌惮师父?”

张异闻言一愣,旋即笑了。

他何尝没有想过,只是如今和皇帝的相处模式已经是二人最舒服的模式。

他知皇帝的底线,所以表现得一直也有分寸。

不过,他见姚广孝神秘兮兮的,也好奇这货准备干啥?

“那你说说……贫道该咋办?”

“师父能被皇帝重用,最大的依仗就是你自身的利用价值!

有些事情离了师父,皇帝就无法完成,这是师父在皇帝心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师父也要强化这部分,万万不可将权势分出去……”

张异点头,姚广孝对他和朱元璋之间的分析是十分准确的。

自己能够得到朱元璋重用,最大的依仗就是他脑海中不存在,但别人相信的天书。

天书中的知识,是帮助老朱维持通知,推动国力发展的关键。

加上张异也期望推动华夏的国运,完成前世的遗憾,所以在这点上,他与皇帝相互信任,对方也支持他。

可如果自己无法为大明提供更多,自然会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

“徒儿知道师父有改天换地理想,徒儿跟了师父这三年,也见证了师父对天下潜移默化的改变!

只是,天下如何,与师父自身的关系不大!

您的安危,也要考虑在身,比如徒儿就知道,咱们这套数据分析,社会调研的手段,陛下其实一直想学……

只是学不好,学不会!

这其中,就有徒儿特意为之的原因……

徒儿以为,师父之才更胜武侯,可师父对朝廷的态度,却还不如一个您父亲!

您父亲也知道一个待价而沽的道理,您却将自己的本事一点不藏私的倒出去!

如果有一天,师父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恐怕下场不会好!”

张异笑了,姚广孝这段话,确实是个道理。

可他不明白的一点,自己倒出去的东西,只是沧海一粟。

未来的数百年,人类爆发出来的成果,超过了人类从猿人到工业革命之前进步的总和。

在姚广孝看来,张异似乎已经弄出很多惊天动地的东西。

可他不知道,张异脑海中有更多的东西,因为人才,科技,各种因素,藏在脑海中不能实现。

不过他这番话,也是真心关心自己。

利用价值!

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用价值。

如何让自己待价而沽,或者说保持竞争力,才是自己能在朝廷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他并不打算给姚广孝露底,所以无声点头。

“可……”

姚广孝好不容易跟张异交心一回,自然不会就这么结束。

他继续说道:

“就算师尊永远能保证自己的利用价值,可如果有一天,陛下觉得你有危险……”

张异彻底沉默了。

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问题,伴君如伴虎,跟皇帝相处,是需要把握好自己的分寸和尺度。

既要让皇帝觉得你有用,又不能让他觉得你有威胁。

张异以前没有和老朱相认,他想说什么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