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搅局,开门放朱棣

龙虎山总领天下道教,是道教的门面!

出了这档子事,不罚,说不过去!

然殿下所言也有道理……

八岁孩童,自是有过失之处,也当从轻发落!

要不这样,臣建议处死李氏和离青陌,让那孩子看着,也当是给他一个教训!

然后将他游街,再脱去道籍,驱逐出京城,也就罢了。”

朱标面沉如水,李善长这种做法,看似是轻轻落下。

可如果张异真的按他的做法走一遭,这孩子的道心估计就毁了。

从孟瑶出现在朱樉车架前开始,这些人大概也意识到张异很难死了……

可是通过羞辱一个八岁的孩童,去羞辱龙虎山和张正常。

这是满朝文武,对他干涉科举的报复。

也亏得张异有龙虎山的背景,换成其他人,恐怕早就死在牢中。

朱标见证了满朝文武们,如何在同心协力之下,将一些无辜之人,打成罪犯。

这里没有为百姓谋利的大义,只有尔虞我诈的算计。

张异之案,算是他在监国之后,见证了相权的凶猛。

这还是他的父亲,在背后给他支持的情况下……

他很怀疑,如果父皇驾崩,自己独自一人成为大明的皇帝。

眼前这些人,会不会让张异死在牢狱中。

君王也有君王的无奈。

哪怕意志坚定,手段狠辣的朱元璋,有时候也不得不遵守君臣之间游戏规则。

李善长说完,百官乌泱泱的跪下去,更多的人去附议他的话语。

胡惟庸心有不甘,他觉得这件事并不能让他满意,他希望的是张异死。

只是他看着李善长的背影,想起今天早上听说的大火。

李善长警告过他不要用盘外招,但那场大火,却烧得胡惟庸心头燥热。

他叹息一声,也跟着跪下去。

一时间,汹涌的压力,朝着朱标压过来。

“我反对!”

奉天殿中一人举手,反对这满朝文武。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李善长闻声也回头,不敢置信。

常遇春!

站出来的人,不是刘伯温,而是常遇春。

“遇春!”

李善长也吃了一惊。

常遇春竟然是第一个明确站出来反对的人、

严格来说,他和张异还有一些间隙才对。

“太子殿下,这件事明显透着猫腻,臣建议再查一查……

张异那孩子我接触过,李氏,老陌我都认识,他们不像是那种人!

诸位大人,你们都说没问题,可是为什么早上我就听说,孟家宗亲全部死在宗祠里?

这一看就不正常好吧,臣建议,再查一查……”

常遇春说完,奉天殿死一般沉寂。

没有人去接他的话,只是低着头。

他的脸色也微微变了,这些家伙的默契高得可怕。

“遇春,打仗你在行,这事你就别掺和了……”

李善长转身,盯着常遇春。

常遇春还想多说几句,李善长转身,也跪在地上。

常遇春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虽然名义上做过中书省的平章政事,也和李善长共事许久。

可真正站在朝堂之上,他才感受到彼此的尔虞我诈和身不由己。

这远比在战场上复杂多了。

此时,刘基也站出来,道:

“微臣同意常将军的说法,至少……要给张异一个辩驳的机会……”

李善长回头,冷笑:

“刘基,那你看看你的同僚们,有几个同意你的意见!”

又是一阵可怕的沉默。

刘基也只能叹了一口气。

他明明是浙东派名义上的领袖,但在这件事上,他和孤家寡人差不多。

李善长很满意这个结果。

利用一个小小的张异,却钓出刘基这条大鱼。

经此一役,刘基哪怕在浙东派的圈子里,大概也要地位不保。

对于李善长而言,张异的死活并不重要。

可是能把自己的政治对手弄倒,这件事非常重要。

他转身,对朱标说:

“太子殿下,如果您没有意见的话,这件事还是交给下边的人去办吧!”

朱标捏着拳头,一言不发。

太监见势不妙,大喊一声,退朝……

……

“原来身为君王,也不能随心所欲!

本宫如今替父皇监国,才明白君王的难处,

哪怕本宫心有不愿,却依然被百官裹挟……

看来,只能让锦衣卫介入了!”

朱标在回宫的路上,对毛骧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