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着种痘法的余威,这本书让太上老君和张道陵的香火,直逼民间两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准提菩萨。
甚至到现在,太上老君的信仰已经隐约压下两大菩萨的信仰,成为华夏神祇第一人。
孔家虽然看不上张家,可却着实羡慕张家如今的情况。
想开朝以来,张家被皇帝收拾的程度并不会比孔家小。
“天师”这个名号,几乎是龙虎山的根本。
失了天师位,所谓的天师传承很大程度上成了笑话,张家人其实也属于被皇帝赶回龙虎山,安心当个吉祥物。
可种痘法异军突起,不但将张家民间日渐流失的民心收回。
同时还重新获得皇帝的恩宠。
孔家现在的情况,比张家还要糟糕,他们能做点什么?
要知道,就算朱元璋此时已经算是“原谅”了孔家,但皇帝汉奸二字,足以让孔家钉在耻辱柱上,供后人观瞻。
孔希学听完张异的分析,他变得更加焦虑了。
张家凭借种痘法扳回一局,那孔家呢,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种痘法”吗?
可孔希学想来想去,却越发绝望。
毕竟孔圣人并不是所谓的神仙,并不能给他托梦。
等等,这孩子说的简化文字?
孔希学想到张异关于简化文字的论述,似乎明白张异想要表达的意思。
和张家不同,孔家的香火来自于读书人。
而天下的读书人的数量是固定的。
就如正一道曾经的困局一样,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本为道门正统。
可是后边出现了全真道,灵宝派等种种教派,其实也在分走孔家的香火。
放在儒教之中,孔家和张家其实也是相通的,各种大儒和大儒创立的学派,一样在分走属于孔家的“教权”。
程朱理学,如今是儒教最大的道统,一样没有孔家人什么事?
孔家想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绕开这些,与种痘法一般,施恩于天下人。
简化文字,似乎就是一条出路。
孔希学也明白,想要如程朱二圣一般,开天辟地创造一门统治天下的学说,孔家人一个都做不到。
既然做不到,不如另行开辟路径,
如果简化文字能增加天下读书人的数量,于整个儒教而言,越是一件好事。
影响力扩大,正符合孔圣人传道天下的初心。
而这一部分多出来的读书人,就是独属于孔家的“民心”,孔家的影响力也会因为这件事而变得改善起来。
更有甚者……
孔希学想到,这件事对于君王本人来说,未必没有有益之处。
大明朝廷对人才的渴望,官员缺失的困境孔希学也有听闻。
这件事从长远来看,应该也是能改变天下,于君王有利吧?
越想,孔希学对这件事越是上心,他的神情也变得激动起来。
没错,这确实是一条可以让孔家扩大影响力,而且找到出路的方法。
“我在这里,谢过小真人!此法对我孔家而言,十分重要,说是价值千金也不为过!
若此事有成,孔家欠小真人一个人情,以后孔家和张家,当世代交好!
还有,若我曲阜孔家因为此策改变现状,我就是贩卖家产,也要给小真人送一千两金子过来,当是谢过小真人的指点之恩!”
一千两金子,放到外边就是一万两银子。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也就是孔家家大业大,才敢夸下海口。
由此可见,孔希学确实被自己说动了。
张异嘿嘿笑,他有些心虚。
提议简化文字,他可不是出于什么好心。
这东西看似对儒教有利,但本质上,这玩意绝对是一门屠龙术。
它未必能砍死孔圣人流传下来的道理,对于以儒教为根基的士大夫阶层,却能剥掉一层皮。
文字简化,知识传播的效率变高,看似利益儒家,
但谁规定知识会等于【儒学】?
识字率上来之后,老百姓可不会那么好忽悠了。
人一旦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思想就会不受控制的放飞。
先不说因为读书人增多导致士大夫这个阶层价值会降低这件事,大量没有上升空间的读书人,会去反过来反思儒家的合理性。
张异想要传播简体字,是因为他知道文盲率的降低,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利于于华夏千秋万代的,却未必利益大明,更不会利益士大夫阶层。
他敢光明正大的忽悠孔希学,甚至敢忽悠皇帝,
是因为他笃定了哪怕这些人再英明,他们也看不到后世数百年的变迁。
许多东西,就如朱元璋为子孙规定的许多“祖训”一样,初心确实是好的,可世事变化,绝不会随着人的心意改变。
张异影响不到皇帝,他却有机会影响孔家。
从认识孔讷的第一天起,他这个想法就隐约成型。
不过在杨宪坑害他之前,他对推动这件事并不太着急,只是那件事之后,张异对朝堂的厌恶,导致了他对此事更加上心。
简化文字,是能利益华夏千秋的良药,但对于儒教来说,是一剂慢性毒药。
张异来自于一个充满反骨的时代,人们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