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父皇,您是给刘基下套

“本来还想让杨宪在中书省历练一下,再好好重用他!

不过张异提醒了朕,朕也觉得有些事情应该未雨绸缪!

虽然南方的朝廷统一北方,朕是第一个,但从宋时期,南方崛起已经势不可挡!

无论文化,经济,南方早就远远超越北方,龙气所在之地,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且,我大明是南人的朝廷,如果不注意引导,南人的势力壮大,迟早会打破君王特意营造的平衡!

朕【以前】犯过的错误,朕可不想再犯一次!”

朱标窃喜,至少这一部分他算是猜对了,此时,他继续追问:

“那父皇,儿臣猜错的部分是什么?”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说话,太监在外边禀告。

“陛下,刘基刘大人前来觐见!”

“让刘先生进来!”

朱元璋挥手,让人赶紧请刘伯温。

刘伯温进入御书房,跪倒地上: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刘先生,您起来吧,来人呀,给刘先生搬个椅子过来……”

“谢陛下!”

朱元璋让人搬椅子,刘伯温就知道皇帝肯定有要事要谈。

果然等坐下之后,老朱说:

“刘先生,朕问你一件事!朕准备去了徐达的相位,另有任用!

中书省乃是大明行政之中枢,只是李先生一个人忙碌,朕也忧心他的身体情况!

所以朕准备再提一个人成为右相,你给朕拿拿主意?”

刘伯温闻言,大吃一惊。

同时心中百感交集。

徐达的职位去掉,这件事刘伯温早有预料。

毕竟他是武将,长期占着相位,其实并没有起到他应该有的作用。

可是给中书省多加一个宰相,那是妥妥的分掉李善长的权力。

只是让刘伯温有些难受的,是皇帝压根就没考虑过他进入中书省。

他虽然早就看透这个道理,却还是忍不住难受。

封侯拜相,乃是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他心中未必没有产生过这种幻想。

“此事应当,既然中书省设了两个相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徐将军的心血终归是在领军之上,朝廷也当换一个文官来帮帮李先生才是!”

刘伯温心思活泛,提一提中书省右相这件事皇帝不去问李善长而是问自己,这里边有猫腻。

少不得,皇帝提拔的人选,大概率不是淮西人。

可是谁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刘基太久,朱元璋已经揭晓答案。

“朕准备提拔杨宪作为中书省右相,你看如何?”

“他?”

老刘的脸色再次大变,朱元璋选择杨宪,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倒不是他觉得杨宪没有前途,当朱元璋将杨宪放在中书省的时候,他已经看出皇帝的意图。

监视中书省,在中书省里埋下一个钉子,出身检校的杨宪就是最好的人选。

有这个身份,杨宪未来在中书省的前途肯定不会差。

但老朱在他资历尚浅的时候将他提起来,真的合适吗?

要知道杨宪现在才是一个参知政事罢了,皇帝了不起要提,也就将他提为左右丞都是高升,直接拔为右相,这未免也太骇人了!

刘伯温面对朱元璋的提问,脸色变得犹豫起来。

他和杨宪的关系走得很近,杨宪更是外人眼中的浙东派的人。

按照道理,老朱提出这个提议,他应该欣喜若狂才对,但刘伯温本身却高兴不起来。

皇帝见他面色变幻,犹豫了好久,却不催促。

他似笑非笑的模样,落入朱标眼中,朱标也变得迷惑起来。

终于,刘伯温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还是站起来说:

“臣,以为不妥!”

“啊!”

朱标却是没想到,刘伯温竟然会反对杨宪成为中书省的宰相?

明明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有利的事情才对,不对,难道是刘先生怕杨宪坐大之后,架空他这个浙东派的领头人。

太子眼神中的迷茫,落在老朱眼中,他却是笑了。

不过他没有多在朱标身上停留,只是询问刘伯温:

“为什么?”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躬身道:

“杨宪没有宰相的度量,若是让他当个辅臣还可以,若是当宰相本身,他不堪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