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章:打回老家去(五)

在这种坦克列装之前,日本还有一种中型坦克,即89式坦克。但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

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

时值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日军将其定名为“97式中战车”。

不过和89式一样,九七式坦克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与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的坦克相比,只能算是轻型坦克。

在关内战场,马铮所部曾多次和这种坦克交手,但是在没有火箭筒之前,这种坦克一直都是前线部队的噩梦。

相比于九四式和九五式,九七式不但体型更大,且装甲也更加的厚实。这种坦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17.2吨,增加了1名装填手,乘员增至5人。而且炮塔尺寸也明显增大,车高增大到2.38米,主炮是长身管的47毫米坦克炮。

此外,车体改为焊接结构,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50毫米,相对于正面装甲只有12mm九四式坦克,突击能力和防御能力都是超出了一大截。

“是九七式…小鬼子的九七式上来了,准备还击...”

随着前线指挥官的嘶吼,士兵们迅速从猫耳洞里钻出来,然后架起轻重机枪,并将枪口对准了冲上来的小鬼子。

300米…200米...150...

“开火!”

当日军的战车部队距离前沿阵地不到一百五十米的时候,前沿的指挥官下达了开火的命令!“哒哒哒…”

“砰砰砰…”

一挺挺轻重机枪向着冲锋而来的日军喷射着愤怒的子弹,大家都知道子弹无法打穿九七式的正面装甲,因此只能将怒火发泄在坦克后面的步兵身上。

尽管有坦克作为掩护,但是密集的火力还是让一些倒霉蛋中招,不断的有日本兵倒在地上。

不过哟日军的坦克也不仅仅只是钢铁盾牌,在看到守军的火力反击之后,坦克里面的鬼子兵立即调整炮口,而后向着前沿的火力点进行定点清除!

“轰!”

正面的一个火力点遭到了坦克的炮击,九二式重机枪瞬间被炸飞到了天上,110多斤的枪身就像是纸片一样秋风下的落叶一样,轻飘飘的就被掀到了半空中,然后变成了一堆零件。机枪手则是被巨大的气浪直接真的晕了过去,弹药手和副射手急忙将他拉到了战壕里面。

“轰!轰!轰!”

像这样的事情此时不断地在战场上上演着,一个个火力点被日军的坦克以及火炮打掉,前沿阵地上的国军火力瞬间变弱了不少。

趁此机会,小鬼子迅速推进,在坦克的掩护下,很快就距离守军战壕不到三十米的距离了。

这个距离是手榴弹最佳打击范围,几乎是同一时间,国军将士和小鬼子都将手里的手榴弹以及手雷丢向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