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中,武藤是司令官,参谋长是小矶国昭,副参谋是冈村。
3人关系微妙,武藤虽是大将,路线却与天皇和内阁相左;小矶虽是参谋,却是个被军部排挤到关东的摆设;因此,深得天皇信任的新实力派将军冈村,就成了关东军的实际掌权者。
举个例子,关东军本来的任务是“关东洲之防务”和南满铁路的“保护”,但在大肆镇压东北义勇军的同时,他们不断扩张军事行动,越长城、犯热河,谋华北,剑指北平。
国际压力下,天皇寝食难安,在热河战役和塘沽协定后,两次要求关东军亲自给他汇报情势。而奇怪的是,这2次召见,都不是叫的武藤和小矶,而是副参谋冈村,这令武藤深受打击。
据说拟定塘沽协定前,冈村接到中方密使和谈的要求,没有请示司令官武藤,就直接接见了中方的黄郛。对中日影响巨大的塘沽协定,从草拟到签署都是副参谋长冈村在“代表”,完全架空了司令武藤,这令武藤有何脸面立世?
上层路线不通,驻外又被架空,65岁的老头最后留给天皇一封效忠的遗书就剖腹自杀了。时间是1933年7月27日,地点是伪满新京长春关东军司令部官邸。这是抗日战争中死在中国的第二个日本陆军大将,而武藤信义死后,他的继任是菱刈隆。
他从武藤那里得到提醒,冈村虽是副参谋,却极有手腕,恃才傲物,权欲旺盛,还深受基层军官爱戴,必须提防着他。
所以,菱刈一来就不鸟他,一心想把他排挤走。
两人又内斗了一段时间,最后一个伪满警察与日本宪兵冲突的内部事件,让菱刈有了失职之过,经过冈村“相助”,菱刈被调走。
菱刈走前得了痢疾,险被“克”死。
菱刈隆大将住院治疗时,大家都去看望,就冈村不去,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在去年、前年都遇到了两任司令官在军中暴亡之事,自省我是个不吉利的人物,所以这次菱刈得病不去探望,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刚开始的时候,别人说他是个不吉利的人,冈村宁次心里就很不舒服,甚至于还会因此而发火。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冈村宁次自己似乎也动摇了。
眼下整个华北战局出现如此大的颠覆性的变化,冈村宁次自己都没有搞明白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前段时间一切都还好好的,虽然局势已经呈现出颓势了,但是也不至于这么混乱糜烂,就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华北的局势就不好了。
尽管冈村宁次也知道,这和大本营抽调第五师团等部队南下东南亚有直接关系,但是战局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动,还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因此,他只能将这归结于自己不吉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