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一战,第200师孤军苦战12天,伤亡达2000多人,歼敌5000多人……同古之役,日军哀叹为“自旅顺口攻城以来最为艰辛之一役”;新38师113团经浴血奋战,解救出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地区的英缅军7000多人。
然而,中国远征军入缅时仰光业已失陷,错过了保卫滇缅公路的最好时机,加上盟军之间的勾心斗角、指挥机构叠床架屋,中国远征军此前在缅南的苦战,仅其结果是“徒使战士之血膏于原野”。缅甸防御战失利后,在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入缅参战的3个军、9个师分道撤往印度东北部、滇南和滇西,这支中国军队真正的溃败、灾难与悲剧由此开始,而杜聿明将军率领第5军主力(缺第200师)经野人山撤退,更是记录着中华儿女埋骨异域的永远悲怆。
在缅北野人山的撤退中,还有两支部队的境遇至为悲惨且较少提及。
一支是由第5军96师副师长胡义宾率领的师部及287团,辗转奔驰,于1942年8月中旬经江心坡回国,仅存病弱官兵300余人,损失兵员共2500多名,副师长胡义宾遇袭身亡。
另一支是新28师83团,这支部队的撤退线路与胡义宾部基本相同。
战史记载,该路军于9月5日返抵云南碧江,从缅甸抹谷至碧江,图上计算约1300公里,足足走了4个月,2000人最后剩下不到200人……
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国军队遭遇重大挫折。
以第5军为例,该军动员时为42000人,阵亡7300人,在撤退中损失14700人,剩余2万人。
据战后杜垏明的估算,中国远征军动员总数约10万人,仅余4万人,如果加上新28师的数字,至少有16500人的中国士兵倒在野人山一线。
所以这个时候,谁接手远征军都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更何况,五省战区的防区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个时候马铮要是离开了,这么好的发展势头必然会被打乱。
思之再三,马铮最终决定不接受这个任命。
当然了,官大一级压死人,老头子的任命那是那样轻易就能推掉的,人家难道不要脸吗?所以,直接推脱当然是不行的,因此马铮只能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而在所有的理由中,没有什么比战事紧急,无暇抽身更加合适的了。
于是乎,马铮于3月15日突然派兵南下,袭击了日军布置在忻口的防线,引得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大怒,立即反击,第二次山西战役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