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青霉素扬名的,还是几年前生物化学家厄思斯特.钱恩博士的研究成果的面世,由于对溶菌酶的专门研究,使他们再次发现了细菌的抗菌作用,从而决定重点研究抗菌物质。
而独具慧眼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了这项资助!
钱恩等人在检索文献时,意外地发现了弗莱明10年前发表的关于青霉素的文章。
他们当机立断,立刻把全部工作转到对青霉素的专门研究上来。
同年,钱恩和弗洛里在牛津发现了一株青霉葡萄球菌氧化酶培养物,这一菌种同弗莱明首次发现的特异青霉一模一样。
钱恩终于成功地分离出像玉米淀粉似的黄色青霉素粉末,并把它提纯为药剂。实验结果证明,这些黄色粉剂稀释三千万倍仍然有效。
它的抗菌作用比最厉害的磺胺类药物还大9倍,比弗莱明当初提纯的青霉素粉末的有效率还高一千倍,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
如此明显的杀菌效果震惊了医学界,但是问题是青霉素单靠实验室提取,只能满足少数病人的需要。为了把人类从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的威胁中彻底解救出来,必须在工业上大规模生产青霉素。
从实验室搬到工厂里大规模生产,这可不是简单的进行场地的变换,最起码以青霉素发明者弗莱明以及青霉素的再次发现者钱恩博士等都没有做到。
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青霉素这种药物却早已经是名声在外了,而且还成为了有钱人的救命良药,其价格是当时最好的抗菌药物胺磺的数百倍,即使是不怎么纯的青霉素药物的价格也昂贵到令一般的富人难以承受。
然而现在终于有人将其完成了工业化量产,尽管人们都很震惊,中国人怎么可能完成这一壮举。
但相较于此,人们更在意青霉素的产量和价格。
要知道,一旦青霉素可以量产,且它的价格可以降下来的话,那对于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而言,都将是天赐福音。
毕竟肺炎也好、结核病也罢,是每一个人都可能患上的病症,上到贵族富人,下到普通庶民百姓,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不会用到青霉素。
就在这时,华夏制药公司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声称他们的青霉素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大规模量产标准,虽然产量不是特别大,但是也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使用。
至于价格,华夏制药公司决定采取地区代理模式销售青霉素药品,例如美国本土,每个州都将寻找一个合作的代理商。
制药公司只负责以保底价格出售青霉素,而至于零售价是多少,则是由代理商决定。
随着,消息的公布,美国大量的有实力的家族和公司找上了蒋欣瑶,希望能与华夏制药合作,成为他们的代理商,甚至于还有一些人希望可以入股华夏制药。
一时间,华夏制药成为了美国投资商的热议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