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跨入昭和15年后,日本军队渐渐露出了疲态,战争也开始朝着长期消耗战的方向发展。
偏偏在这个时候,美国又加大了对同盟国的支持力度,同时减缓了对日本的石油输出,这就使得日本本来就紧缺的战略资源更加紧张了。
更致命地是,日本虽然在1931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但他们在东北鼓捣了好几年,却始终没有挖出石油。
无奈之下,日本只能铤而走险,选择到其他地区掠夺战略资源。
但眼下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向东南亚出兵,在掠夺资源的同时侵占土地,方便构建“大东亚共荣圈”。
然而由于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日本要掠夺资源,自然就会招惹到其背后的宗主国。虽说欧洲的国家暂时自顾不暇,但美国却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这样一来,日本不仅会平添一个强敌,而且还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之中。
至于第二条路,即向苏联出兵,占领西伯利亚地区。
如果这一计划进行得顺利,日本甚至有可能和德军在莫斯科胜利会师,这自然会让轴心国离称霸世界的目标更进一步。
由于这两个计划所使用的部队不同,日本军队内部对于未来战略的策划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所有人都同意入侵并占领中国,但是对于接下来的进攻方向,陆军和海军却出现了分歧。
日本陆军认为应当北上扩大战果,海军则将目标放在了东南亚与太平洋上,由此产生了北上与南进两种战略。
陆军认为北上,不但可以切断苏联对中国的援助,也可以与德国一同夹击苏联,进而彻底消灭这个红色中心,使日本北方边防更加安全。
并且由于德军的存在,苏联军队不可能抽调太多兵力驻扎远东,只要计划得当,北上并赢得胜利是可能的。
海军的态度则与陆军完全相反,首先海军认为,陆军能否快速占领中国都是一个问题,其次远东的苏联军队并不弱于日军。
而相对的,东南亚地区的美军、英军数量较少,战斗强度不会太大,而且东南亚地区远离美国,即使占领了东南亚,美军也不可能做出快速反应。
大本营和政府在两方的争论中左右为难,最后不得不在战争初期,选择了南北并进的策略,以应付一时。
但是随着日军彻底占领东三省与华北地区后,陆海两军的争端就再次开始了,但这次陆军的战略似乎不再被高层所接受和认可。看着一脸沉默的冈村宁次,佐佐木到一沉声说道:“司令官阁下,这件事情定下来了没有,还有没有挽救的余地?”
冈村宁次当即说道:“倒是还没有确定,但是大本营内部大部分人都认为大日本皇军更应该南下!”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佐佐木到一略显愤怒的说道。
冈村宁次叹了口气说道:“大本营的一些人被苏联人给打怕了!”
“纳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