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反五路围攻(十二)

刚才八路军守军开火时候的场景他们都看到了,那么多的轻重机枪构成的火力点几乎将前沿阵地前面的道路全部封死了,就算是武藤大队全部投入战斗,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而且炮击的效果也是很不尽如人意,90式野炮的口径只有75mm野火炮更加的不满了。

“八嘎,兵器监那些家伙实在是混蛋,整出这么一种威力又小又笨重的火炮,这是对帝国资源赤/裸裸的浪费!”

面对原口大佐的吐槽,在场的所有日军军官都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事实上,眼下日军没有多少人对这种型号的野炮抱有好感,毛病实在是太多了。

日本陆军以前使用的压制性火炮为38式野炮,不过这种产自德国的火炮设计年代为1888年,是1905年日本陆军花费了400万日元向德国克虏伯公司买回来的,由于那一年正好是明治38年,所以被命名为38式野炮。

38式野炮虽然性能不错,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产物了,所以在1920年以后日本陆军就开始打算新型野炮了。

但当时因为要筹建八八舰队,大部分的军费都用在了海军上,所以搞得日本陆军很差钱。

雪上加霜的是,随后日本又发生了有名的关东大地震,此次大地震的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山梨等地,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伤亡约10万人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65亿日元。

地震还导致霍乱流行。为此,东京都政府曾下令戒严,禁止人们进入这座城市,防止瘟疫流行。

地震直接导致日本原本就低迷的经济更加不堪重负,而紧接着便是经济大萧条,使得日本陆军本就不多的军费更加的捉襟见肘。

正因为如此,日本陆军对于炮兵新技术的发展,最终还是考虑依赖国外的技术,

为此,陆军部派出了赴外考察团,商讨引进新式火炮的事情。

最后,日军高层将焦点集中在了法国施耐德公司身上。

施耐德公司是法国的工业先锋之一,其设计生产的多款武器装备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1928年,施耐德开始着手设计新炮,1经过数轮的修改,最终于1930年样炮完成,最后开始在大阪兵工厂生产,并命名为90式野炮。但90式野炮比38式野炮重了三百公斤,参谋本部担负作战的部门对新型火炮过重非常不满。

然而随后爆发的满洲事变挽救了这款火炮,新炮由第2师团携带参加了九一八后的实战,反馈认为多出的射程比多出的重量更划算,这才让90式火炮正式进入生产。

但由于缺陷明显,所以产量不高,只2百门!

而酒井镐次的第二十六师团就是第一批装备90式野炮的野战部队之一,这也是他围攻苏木山的信心来源之一。

毕竟想要攻打工事坚固的敌军阵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火炮的话,这仗可就没法打了。

然而,让日军前沿指挥官没有想到的是,就算是他们动用了这样的重炮,结果依旧不是很好。似乎他们的90式野炮拿支/那人的防御阵地一点办法都没有,大炮打上去,敌军的堡垒完全没有动静。

其实酒井镐次怎么可能知道,炮击效果不好的原因固然有火炮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并非只是火炮的原因,而是苏木山防御阵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