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下的情况来说,构筑的阵地是以若干步兵营阵地为核心的,每个营阵地包括三个连阵地,每个连阵地又包括三个排阵地。各连排阵地又有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形成纵深梯次配属。
除了步兵阵地外,营阵地还有各种轻重机枪、战防炮、迫击炮射击工事。永久性工事以钢筋混凝土构筑,标准是能抵御150毫米重炮轰击及500磅炸弹轰炸。
其中重机枪工事有正射和侧射两种;轻机枪工事有单射孔和多射孔两种;战防炮工事有一战斗室,射孔为70度开口;观察所有观察一方及四周两种;掩蔽部可容半排人休息,亦可当指挥部用。
总的来说,这些防御工事该有的都有,且全部工程全都由国军36师、57师、87师、88师等4个步兵师及独立工兵第1团、工兵学校练习队、宪兵团等部构筑完成的。
尽管因为工程浩大,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该工程尚未全部完工。
但如果运用得当一样可以有效的杀伤敌军,毕竟主体已经完工,一旦部队驻扎进去,完全可以减缓敌军的攻击速度,为撤下来的部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休整环境!毕竟这可是国防工事啊,那防御力自然是没的说。
据战史记载,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进攻沧州、刘官庄的国军国防工事,当时哪里的的阵地是用钢筋三合土构成,也属于国民政府整体国防工事规划中的一部分。
结果这些国防工事经受日军重炮轰炸三日,而岿然不动,由此可以推算京沪杭国防线应该坚持的时间更长,毕竟京沪杭国防工事可是在蒋委员长的眼皮子底下,谁敢糊弄作假?
尽管如此,但马铮心里依旧有点担心。
这些国防工事的防御情况自然是没的说,但是国军能不能利用好这些工事却是一个迷。
历史上国军从上海撤下来之后就彻底的忘了这些国防工事,当时国军兵败如山倒,精锐几乎全被打垮, 国府也没有组织部队进入工事依托坚固工事防御作战!以至于这些花巨资建造的国防工事,号称“东方马奇诺”的浩大工程,最终形同虚设!
而为什么不起作用呢?
答案令人瞠目结舌!
从战后披露的的一些绝密文件中都提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没钥匙!
原来该工事建成后,所有的钥匙都交给当地保甲长保管,战事一起,这些人都不是军人,逃得无影无踪。
这个理由真的是足够奇葩的,世界各国有国防工事建好后不留军人驻守看护的么?怎么偏偏中国军队要将钥匙交给平民百姓保管?
没钥匙就没钥匙吧,就算是没有钥匙,那这么重要的建筑钥匙,你军方国防部没有备用的么?
南京战役之前的淞沪战役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军高级将领都没人想起这里还有一条国防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