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他以自己的名义向军委会以及军政部的何部长各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上海的部队全部撤离,避免被日军围歼的厄运。
马铮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知道上海已经守不住了。
眼下上海地区虽然有6个集团军、18个军、54个师又8个旅及其它配属部队的庞大兵力,甚至于在11月初,统帅部为了继续在上海抗击和消耗敌人,将在上海以北、以西、以南的部队指挥体制和部署,继9月21日,10月15日之后,又作了第三次调整。即保持左、右两翼的作战军,每作战军保持3个集团军,取消了朱绍良的中央作战军;将炮兵部队集中统一使用;将长江在江阴以东的江防、杭州湾南北两岸及太湖的水上警备,统一纳入上海防御作战的体系。
这一系列的调整极大地加强了上海正面防线的实力,但是南京方面想要靠这些部队守住上海,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原因也很简单,国民政府在上海战场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制空制海权,日军的舰炮部队和航空兵不断地在中国阵地上肆虐,而国军方面对此却毫无办法。
前线的部队在日军轰炸机以及大口径舰炮的攻击轰炸下整连整排的阵亡,往往一个师上去,第二天就消耗殆尽了,就算是用人命也填不起这个黑洞啊!
更为重要的是,马铮可是知道日军方面又要有新的动作了。眼下上海已成了中国的主战场,日军稀里糊涂地被国军吸引到了华东,打乱了原本沿华北平汉铁路、平绥铁路以及津浦铁路攻击的计划。
且日军在上海战场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比如最早参战的日军第九师团,该师团于10月18日占领陈家行,随后继续向南进攻,企图占领南翔遮断京、沪铁路,然后渡过苏州河占领诸翟、吴家巷、七宝,从西面、南面迂回上海市。
然而该师团却遭到了当面守军的疯狂阻击,连续攻击了10天只前进了约8公里,直到10月28日才从南翔一带越过了京、沪铁路向南到达了苏州河北岸。
而从9月29日至10月28日,这个师团在整整1个月的进攻中,战死2872名,战伤6684名,合计伤亡为9556名,占全师团总人数的80%以上。
再比如猛攻大场镇的敌第101师团,虽然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直接支援下,但是依旧进展缓慢。
又是在围攻大场镇的时候,该部遭到守军18师的顽强阻击,损失惨重。
更令日军方面震惊的是,在日军占领了大场后,防守该镇的第18师师长朱耀华将军,对丢失死守多日的大场阵地,感到责任重大无法交待而自杀,这样的气概就连日军方面也感到动容和震惊。
上海一战还未结束,日军的这个第101师团便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该师团也是日军在上海作战中伤亡最多的单位,在战场上大批补充了好几次新兵,共战死、战伤达15000人左右。
其次伤亡较大的是精锐的第9师团,从9月底至11月2日共战死3833名,战伤8527名,合计为12360名,超过了这个师团的全部人数,此外,近1600多匹军马被打死,可谓是伤亡惨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想从上海正面战场取得突破,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超乎想象。
因此,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为打破上海战场僵局,决定放弃正面的消耗战,计划在上海的战略后方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