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个时候再将老百姓撤离,相对就容易一些!
因此,他将第二批转移老百姓的时间放在了27日!而后,在马铮的命令下,整个察北都行动了起来。
….....
话说第29路军方面,在做出这一系列妥协姿态后,宋军长明白不向南京交待不行,遂电告南京国民政府!
一方面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另一方面婉拒中央派援军,请暂缓派军北上,以免刺激日人,影响与日本驻屯军的交涉。
甚至于,当吉星团对进攻卢沟桥的日军奋起抵抗后,全国人心激奋,纷纷致电嘉勉和汇款慰问。但宋到天津后,为了取得日本人的信任,竟致电上海各界救亡团体谢绝对29军的慰劳,说:“遇此类小冲突,即劳海内外同胞相助,各方盛意虽甚殷感,捐款则不敢受。”
而此时,刚由庐山返回南京主持抗战的蒋委员长收到宋哲元报来的电文。当蒋得知宋绕过南京中央,单独与日军签订和约的消息时,不禁拍案怒骂道:“娘希匹,不成体统!我已再三声明倭寇不重信义,宋明轩仍一意孤行,大兵压境之际不思备战,撤除北平城防不说,还与日本人签了和约,谁给他的这个权力?”
蒋委员长确实冒火,自事变爆发后,他已连电华北,表明了中央将倾力抗战的决心,并多次提醒华北方面的29军勿对日军抱有幻想。
尤其是16日后,日军大批部队频繁调动,并向华北派遣了年富力强的香月清司就任华北日军司令官,替代了草包一般的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蒋更是认定了大战随时都将爆发。
因而几乎天天电示华北,并以过去数次日军毁约为例,告诉宋部别太相信日军,还是小心提防为妙。
可到头来,宋不但自作聪明,还是背着他与日本人签了和约。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蒋委员长命令外交部的王外长,要他以外交部的名义发个声明,凡地方未得中央许可所签之协议,一概无效。
送走外交部的王外长之后,蒋的心情仍旧烦乱。
过去两年,宋奉他之命与日本人虚意周旋,每次对日本人让步也是他默许的,可时至今日局势大变,宋却再三抗命,步步后退,与中央背道而驰,如此下去,何以维持中央政策之一致,何以面对国人和西方诸强?
他感到这次再凭电文恐怕仍难奏效,当下,他召来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等人商讨对策!
研究后决定,华北之战必须掌握先机,不但不能停战,而且还要主动进攻,最好是在日军的援兵抵达前,将华北地区的不到万人的日军歼灭掉。
但是眼下第29路军是指望不上了,其它部队同样如此,大多数都在平津几百公里外,短时间内根本赶不到。
就在为难之际,突然何部长提议,让马铮所部主动向日军发起进攻,或许能改变眼下不利的局面。
对于马铮所部的战斗力,南京诸公自然是心里清楚,知道马铮麾下的那支部队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