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察哈尔危机(十六)

而且南次郎到任后,还不遗余力地使日本对伪满殖民统治更加系统化、具体化,他首先对伪满军、政两界进行调整。突出一例便是将伪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撤换,改任张景惠。

并将尚有一定军政实权的熙洽改任宫内府大臣的闲职,臧式毅同样被明升暗降,任伪参议府议长。

在军事上,南次郎进行了一系列重点地区的血腥大讨伐,据后来关东军参谋部的治安情报披露,在南次郎到职前,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人员为32000人,到1936年2月南次郎去职前,减少至15000人。

南次郎就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所作所为,是日本军方和关东军对其政策有所修正和充实。

也正是代表了日本在侵略中国得手后,围绕如何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具体作法上,日本军方、官僚、财界、政党终于达成了所谓的“举国一致”的体制。

所以,这样一个坚定的侵略者面前,任何的侥幸都不要有,老实的做好战斗准备才是最最正确的!

不过马铮也相信,以眼下日伪军的情况,他们想要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战争是完全不可能的。

日本国内的局势不见得就一定比中国好,在没有完成权力的争夺之前,或者说在没有经历“二。二六兵变”之前,日本并不具备全面侵华的条件。

原因也简单,因为眼下的日本高层还是有一些眼光比较独到且深远的大佬重臣,他们对于全面侵华还是心存疑虑的,有他们在中间牵制,日军高层暂时还不会孤注一掷,彻底的走出侵华这一步!

但是“二.二六兵变”很多重臣被激进的青年军官杀死,虽说兵变最终被镇压,但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却难以挽回。

失去了那么多的重臣,也使得日本军中那批野心家们失去了掣肘,最终的结果就是日本迅速倒向野心家,最终将整个日本,乃至于整个亚洲推入战争的黑暗深渊。

眼下那场可怕的兵变并没有发生,日本军界还没有彻底的失去理智,所以,暂时不需要担心关东军会发疯!

再说关东军内部刚刚经历了权力的更迭,南次郎本人也没有真正的彻底的掌控关东军,所以他就算是有心进攻察哈尔,挑起局部的战争,但是也没有持续作战的能力。

所以,马铮决定趁此机会和他扳扳手腕子!

对于马铮的想法,宋哲元是猜出来了,虽然不看好马铮,但是却也有心帮帮他!

毕竟就算是日军真的打过来,对于他们第29路军而言也没有太大的损失,反正多伦现在也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中,就算是重新被日军攻占了,也不是他们的责任,更算不上他们的损失!

其次是宋哲元本人对于马铮所部还有热河一线的日军都是心存忌惮,这两支部队对于宋哲元所部而言,都是来抢地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