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马铮让战士们编的这种草披风远没有草帘子那么厚,面对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也很难起到御寒的效果,但是却能充当伪装网。将草披风往地面上一铺,撒上一些沙土,人往下面一趴,不走近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的异样。
再加上现在还是晚上,单凭小鬼子手电筒昏暗的光线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这地方有伏兵。
但为了保险起见,马铮还是将伏击阵地布置成倒三角伏击阵地,前面两个点和后面的一个点形成了一个边长为300米的等边三角形,而在每个点上马铮都布置了五百名士兵。
此外,在伏击阵地的后侧,马铮还将全部的16门迫击炮布置在了外围,一旦战斗打响,这些炮兵竟会是小鬼子的噩梦。
与此同时,马铮还在战场外围布置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随时准备充当救火队员,并防止日伪军突围。
九点半,伏击战场这边布置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1933年3月1日夜,由铁血团发起的,震惊中日两国的通辽战役正式打响了。
九点五十,已经悄然摸到了宝龙山镇外的铁血二团一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总指挥官吴大志不时看看手上的怀表,看着指针一步一顿的向前推进着,脸上的表情有点焦急。
作为一个急性子的人,吴大志真心不喜欢这样漫长的等待!
这三个小时在他看来不亚于是三个月,甚至于是三年,都快让他有点坚持不住了。
好容易当时针指到了十点的整的位置上,吴大志一把将头上的军帽摔到地上,然后将手里的驳壳枪子弹上膛,骂骂咧咧地说道:“奶奶个熊的,都得老子头发都白了,儿郎们跟老子冲!”
随着吴大志的命令,宝龙山镇外的两个步兵连外加一个炮连当即对镇子里的日伪军据点展开了进攻。由于据点就建在镇子入口处,而且小鬼子还布置了值班的哨兵,再加上吴大志等人也没有刻意的隐藏踪迹,所以很快就被值班的伪军给发现了。
顷刻间,整个宝龙山镇据点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而据点里值班的日伪军也立即进入阵地,机枪和步枪就像是炒豆子一样响了起来,噼里啪啦的极为热闹。
为了给据点里的日伪军制造压力,迫使他们向通辽城里的日伪军求援,马铮不但给一营调集了12挺轻机枪,还调集了8挺重机枪,甚至于连迫击炮都有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