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参事说着说着好像激动起来,他从衣服兜里掏出一个金属洋烟盒,抽出一支洋烟卷儿,竖着烟卷儿在烟盒上顿了几下点着,鼻子里立即冒起烟来。他的老掌柜皱着眉头,下意识厌烦地用手掌驱赶飘在面前的缕缕烟气儿,王参事赶快把刚吸了一口的洋烟,掐灭在茶几上古色古香紫砂做的烟灰缸里。
王大财主从不抽烟,厌烦闻到烟味儿,但他不反对别人吸烟,甚至客厅里茶几上摆放有高级洋烟和洋火儿(火柴),以备有吸烟嗜好的客人享用。有时他与吸烟的来客在客厅里叙话,他常常是微笑忍耐着难闻的烟味儿,从来不皱眉头、也不阻止客人吸烟。但他特别反对家人吸烟,这也是他给家人立下的家规。以往王参事想抽烟都是背着老掌柜偷偷地享用,可能他在省府当官儿当出了藐视他人的习惯,偶尔回到家里把这条家规忘了。
王财主不但不吸烟,甚至连茶水也不饮用,无论客前人后养成了饮用白开水的习惯。并不是他怕花钱,也不是买不起烟茶,是他要用心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家风,名副其实地维持儒家的道德敬业修身传统。他更不嫖不赌、不吸大烟滴酒不沾,除了参加喜庆宴会磨不开脸面,象征性地喝上一盅儿。他以“克己清心”为座右铭,来治家、来守护和发展好王家几代人创下的庞大家业。但他不嫖是不嫖妓女窑姐儿,对有姿色的女人儿他还是有所爱好的。像他这么有钱又有内涵的大财主,好色也很正常,在允许三妻四妾的社会环境里也是合法合理的,并不影响他的儒家道德形象。他现在已经是将近七十岁的年纪了,但他的精神依然矍铄,不想放手把家业交给他的任何一个子女,除了夜里睡眠,他一睁开眼睛,眼光里就充满了发家发财赚银子的强烈欲望。对女色他已经不感什么兴趣儿了,唯一感兴趣儿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官府里事情忙,你回来一次也不容易。”王财主向儿子王参事说道,“今天晚上让银萍收拾收拾她要带的东西,明天一大早就叫她坐着你的马车去开封;让她先住在你的家里,等学校选择好以后,是住学校的公寓、还是住在你家里,让她自己选定。”
“听您老人家的安排就是了!”王参事恭敬地点了点脑袋。
王参事心里暗暗高兴,他巴不得赶快把银萍弄到开封,这样可以满足和成全他两桩心愿。一桩是:银萍在开封是在他的掌握之中,他可以拿银萍的青春美色在省府官场做筹码,以捞取更大更多的利益和资本。他原本就没把银萍看作他的亲妹妹,他知道银萍也没把他看做亲哥哥。平时两人见面就很少搭腔说话,虽然他与银萍是一个父亲,俗话讲:母亲大于父。他的老娘早年去世,看到老爹宠爱银萍母女,心里总感到嫉妒、总感到不是滋味儿。久而久之,他心里感到与银萍像隔着一道墙一样。平时遇到家事,老掌柜常常偏袒银萍,王参事早就对老掌柜一肚子意见,只是家规甚严不便发作而已。银萍在开封远离老爹的身边,老掌柜想偏袒也没办法……在开封银萍就得乖乖听我这大哥的调遣。
这第二桩是:把银萍弄到开封,王参事就免去了银萍与本乡本土男人结婚的担心。他的想法儿并不复杂但很实际。老掌柜年纪越来越大,以后王家的万贯家业老掌柜必然要交于后人,到底会交给谁哩?他分析道:自己在开封为官,不可能回来继承家业。老三在英国留学,已经加入了英国国籍,更是不可能回来继承家业。老四在开封粮行当老板,整天忙得团团转,绝对不会回来继承家业。老二老实本分不善理财交际,老掌柜是不可能把庞大的家业交给他的。如果银萍在本乡本土找一个有能耐的女婿,老掌柜就很有可能把王家的家业交于他们夫妻。即便不全部交于,也很可能交于一大部分;慢慢地、逐渐地王家的家业就改了姓名,俺王银多想再从老掌柜那儿糊弄银子就很难了。
当天下午在即将吃晚饭的时候,王大财主就让家厨做好了几样儿银萍喜欢的菜肴摆到了餐厅的桌上,让管家到绣楼去请银萍到前院餐厅用餐。这段时间银萍吃饭,都是家厨做好饭菜,由丫鬟送到银萍的卧室用餐,不让银萍到前院里来,这次是个破例。银萍感到有点儿奇怪,心中一喜,心想老爹终于想通了,老爹又心疼起女儿了,俺又自由啦!
当她进了餐厅,看到她的老爹和不常见到的大哥,默默坐在餐桌旁好像专意在等她,她不免一愣,她怀疑老大从开封回来是与她的事情有关,心里说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但她为了照顾老爹的面子,还是微笑着开口叫了一声:“大哥好!”。
“呵呵……”王参事不自然地笑了笑,阴阳怪气儿地说道,“听父亲讲小妹近来读书很用功啊!”
“一家人不必客套!”王财主向银萍招了招手让她坐下,“今天老父专意让厨子做了几样好菜,你大哥也不经常回来,你陪你大哥边吃边聊聊家常。”王财主思忖了片刻,老脸上挤出些许微笑,“老父顺便把你读高中的事情也向你说一说。”
“您老人家不会是让我去开封读书吧?!”银萍口齿伶俐地随口说道。
王财主并没立即回答银萍,慈爱地用筷子向银萍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只清蒸大皇蟹,“这是青岛的商业朋友专程送来了几只鲜活的螃蟹,这样大的海鲜皇蟹是很少见的……先尝尝这道名菜,咱们吃着说着、吃着说着。”
王参事旁若无人地伸手拿起一只金黄色的大螃蟹,用筷子撬开蟹壳吃完蟹黄用餐巾擦了擦嘴和手,嘴里小声儿嘟囔道“好鲜好鲜”,然后看了一眼老掌柜,又看了一眼银萍说道:“小妹读书的事情吗……我认为应该是哪里的学校好就去哪里读书……好学校少不了好老师,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学生,好学生肯定有好的前程。”
老掌柜像是与老大唱双簧一样附和道:“你大哥说得对呀!你大哥说的极是!说的极是!”
银萍话里带刺儿地说道:“大哥何不明说哪里的学校好?!”